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报道
□ 本报记者 江东洲
从“神一”至“神十”,从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到交会对接……中国飞天的壮美航迹,一次次在浩瀚的太空描绘伟大的中国梦。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太空活动能力就有多大。由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吸收和再创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硬铝合金熔铸生产线,生产了直径1320mm、重量超过20T的超大规格硬铝合金铸锭,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直径≥8500mm铝合金整体环的制造,满足了我国“十三五”重点发展的重型火箭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所需的关键材料——大规格铝合金整体环的生产。
正是科技创新的力量,让中华民族载人飞天的梦想逐渐变得真切,也点燃了广西腾飞崛起的澎湃动力。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八桂大地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四射,创新创业大潮波澜壮阔,发展动力逐步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不断敲响铿锵鼓点,唱响时代强音。
一
2012年11月,北京。
在新的历史关头,党的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科技改革如火如荼、科技创新热潮涌动、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曲曲恢弘的“创新驱动发展乐章”随之在神州大地上奏响新篇。
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面对资源环境、土地、能源等要素约束趋紧,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和科技资源缺乏的地区,广西受宏观环境、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三期叠加”特征明显,发展动力减弱,必须在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擂响创新驱动发展之鼓,需要直击难点、痛点和堵点——
全社会创新投入不足,财政科技投入不足,对创新投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不够,科技金融结合不够紧密,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研发投入强度仅为全国水平的1/3。
高层次创新平台很少,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分散,有限的创新资源聚焦不够,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力度不强。目前只有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机制不完善,难以培养和吸引高水平创新人才,目前广西只有院士两名(本土培养1名),长江学者3名,全区每万人口R&D人员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
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动力不足,效率不高,奖励不到位,制约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只有全国水平的1/3。
……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会落后”。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阶段,中央对科技创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创新发展已经摆在了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已经成为了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和重要价值导向。
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在中央的推动下,全国上下已经迅速掀起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高潮,各省纷纷出台有力举措,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区域建设,推动本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抢占区域竞争新高地。
创新驱动是发展所需。未来五年是广西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履行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关键阶段,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和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阶段,广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创新,创新,再创新,广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在眉睫。
2016年5月15日至1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率领下,广西党政代表团前往浙江、上海考察学习。在上海考察时,彭清华指出,广西党政代表团到上海考察,就是要学习上海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上海举行的广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推介会上,陈武介绍了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四类重点项目情况,希望社会各界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广西,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强合作。
2015年5月14日,彭清华到广西科技厅就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调研。他强调,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产业创新,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打造区域创新驱动发展重要载体,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让科技创新成为新常态下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2015年11月19日,陈武在南宁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广西更好发展。他指出,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更为紧迫,任务更为艰巨。要结合广西实际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十三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计划今年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为此,专门成立了跨部门、跨行业的文件和政策起草小组,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唐仁健和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为大会筹备和文件起草的总指挥,以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厅作为牵头单位,研究制定一系列涉及面广、具有较强操作性、对提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文件和政策措施。
话语铿锵,行动有力,传递的是广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和信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将创新驱动摆在“十三五”时期广西“四大战略”之首,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广西。
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一种强大的发展内生动力在八桂大地聚集涌动。
二
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在加速。
位于柳州市柳东新区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骏基地,每30秒,就有1辆宝骏汽车下线。
繁忙的流水线,灵巧的工业机器人,现代化的大型工厂,在宝骏基地二期总装车间,因为2015年推出的家用紧凑型SUV——宝骏560风靡市场,工人正在加紧进行生产。
而同处柳州市的东风柳汽原本是生产中重型卡车为主的企业,从2002年起,东风柳汽凭借自身技术人员自主开发乘用车产品,瞄准我国增长最快的MPV、SUV市场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东风柳汽实现快速发展,2015年销量再创新高,全年产销汽车28.2万辆。
立足于创新升级,在当前汽车制造业增速放缓、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的情况下,柳州汽车产销量却“跑赢”大市。2015年,柳州汽车总产量达到229.1万辆,汽车产量升至全国第三,仅次于重庆和上海。
谋创新就是谋发展,广西围绕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到产业化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通过组织实施“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攻关工程,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创新之锤,奏响广西经济跨越发展的最强音——
工业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在航空铝合金材料与加工技术、交通运输高端铝合金材料等方面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广西高端铝产品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研发出国内首台达到欧Ⅵ排放标准的车用柴油机,自主成功开发12VC等3款高速大功率船电发动机,打破我国高端船电发动机被国外产品占据的市场格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自主培育出通过审定的粮食、林木、畜禽等新品种576个。玉米新品种桂单0810打破了多年来国外品种在广西的垄断格局,“龙宝1号猪配套系”和“桂海1号南美白对虾”分别成为广西首个获得国家认定的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
……
通过加强产业科技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广西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为未来经济发展积蓄能量、创造希望。
改革之鼓,敲开广西科技体制创新的新局面——
推动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出台《深化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调整优化各部门管理的各类科技计划形成新的五类科技计划,第一批整合14个厅局131个科技专项,涉及资金约8.15亿元。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出台《关于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暂行规定》,下放管理权限,明确规定研发团队和完成人可获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所得70%—99%的奖励,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出台《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在未来5年内培养20名左右的“两院”院士后备人选的目标,力争为广西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的学术带头人。
……
改革是为了释放创新的活力,创新是为了增强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不断激发广西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
累积的是创新能量,沉淀的是改革动力。八桂大地,正在展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更多资金投向了科研活动:“十二五”以来,广西科技投入持续增长,2014年,全区R&D经费支出111.87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77.92%。
更多高质量的专利涌现: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76692件,授权8781件,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13.8倍和6.6倍;2015年末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是“十一五”期末的近7倍。2014年广西专利综合实力指数在全国排位由2011年的27位升至21位。
更多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在增强: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16家,建设了23家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25家工程院、2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到2015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641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5%。
更多高新区发展成为经济新高地:北海高新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达到4家。新建梧州、钦州、来宾、柳州河西4个自治区级高新区,高新区总数达到8家。2015年,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395亿元、工业增加值1179亿元、出口创汇35.81亿美元,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27.24 %、137.54%、152.18%。高新区发展增速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广西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引擎。2013年,南宁、柳州、桂林国家高新区首次全部进入全国50强。
更多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化: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得到科技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国内推广,先后与泰、柬、缅、老、印尼等东盟国家共建双边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增至1665家(东盟国家成员463家)。广西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11家,推动广西“智造”迈出国门。
更多企业加入到创新创业行列中来: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不断健全,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2家(国家级7家),一批众创空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始建设。南柳桂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全区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深入实施。“十二五”期间共吸纳区外技术合同13368项,交易金额352.75亿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发展新格局,增创发展新优势,推动新动能加快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涅槃,用创新的翅膀使经济飞向新高度,迈向新台阶。”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曹坤华说。
创新永不停步,征程正在持续。以创新把握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放眼“十三五”,广西正在让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源泉不断涌流,激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