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日报)马来西亚剧艺研究会莅邕演出 《希望之谷》尽显东南亚话剧魅力
《希望之谷》的精彩场面。 云亦云 摄
本报讯(记者云亦云)作为2016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系列交流活动之一,由马来西亚剧艺研究会演出团队创编的话剧《希望之谷》,9月20日晚在广西艺术学校桂花剧场上演。马来西亚艺术家们以扎实的艺术功底和挥洒自如的舞台表现,尽显东南亚话剧的独特魅力。
《希望之谷》取材于一群与麻风病作斗争的勇士们的真实故事。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在古代曾被视为“不治之症”。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特效药的研制成功,该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已有86年历史的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双溪毛糯医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麻风病专科医院,被病友们誉为“希望之谷”。马来西亚剧艺研究会在演出开始前,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短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该医院的历史沿革与医学价值、医药实验与人性化管理、在麻风病的治疗与防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医院功能区的规划和使用、病友的过去和现状等。
《希望之谷》讲述:一群充满爱心的年轻人来到“希望之谷”,探望在那里居住的被隔离的麻风病患者以及被家人遗忘的康复者。他们的身体遭受病魔残害,手脚扭曲,面容凹陷;同时饱受社会歧视,成为与世隔绝的边缘人群;亲戚好友不来探视,自己的孩子也被有关机构带走抚养。这群病患者以及康复者渴望得到家人的关爱和社会的认可,他们需要爱的雨露滋润,需要爱的阳光温暖。全剧主要由年轻人团体帮助康复者寻找亲人、替他们圆“回家”之梦的一个个情感故事串联而成。最后,参与公益活动的年轻人们也因此对“希望之谷”的历史有了更多了解和反思。
上个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戏剧界出现革新热潮,涌现出众多富有创新精神的新派年轻剧作家和导演,他们大都试图从风格、形式和演出策略等各个角度推动戏剧全面发展。马来西亚戏剧开始走出传统的室内空间,走进非戏剧空间,如广场、商场等。马来西亚剧艺研究会成立于1963年,从创会至今,一直担负着戏剧艺术拓展和社会教育的双重任务,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鼓励和支援,如今已成为培养和传播戏剧艺术意识的沃土。该研究会成员在戏剧、电影、舞蹈和视觉艺术等多个领域跨界发展,成绩斐然。
《希望之谷》对白以普通话为主,中间夹杂着几句粤语、闽南语,还有由手鼓、木吉他组成的伴奏乐队现场演奏配乐,艺术元素颇为丰富。该剧在凸显娱乐性的同时,也兼顾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升华了该剧的励志主题。在演出过程中,每个演员都全心投入,用高度贴近麻风病患者真实状况的语言和动作,讲述着这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故事。观众被演员的精彩表现牵引入戏,不时引发心灵的共鸣,为之欢笑,为之流泪,为之由衷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