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除腐败“毒瘤”有利经济健康

30.04.2015  14:32

  中央巡视组在首次专项巡视中,发现和督办了大连北良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宫明程腐败案,为国家挽回损失2.4亿元。这一典型案例证明,割除腐败“毒瘤”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社会上时不时有种论调——“反腐影响经济发展”。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高档消费市场不那么火了,有人说“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廉政风暴刮到工程建设领域,商人不能靠行贿拿项目了,有人说“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巡视组到了央企,国有资产的便宜不好占了,有人说“反腐影响经济发展”。

  其实这些别有用心、唱衰反腐的论调,注定没有市场。事实证明,靠“围猎”官员富起来的商人,不仅不会去创新,还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靠行贿得来的工程项目,有不少是“豆腐渣”工程;靠公款消费、奢靡之风吹起来的消费指数,无非是“泡沫”。这样的经济发展必定是畸形的。更不用说,一些腐败分子直接贪墨财政资金、贱卖国有资产、阻碍改革进程,已成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

  割除腐败“毒瘤”,既要阻止“失血”,又要注重“补血”。一个宫明程,利用手中职权,就能使民营企业非法获利上亿元、国有资产损失数亿元,如果不是纪检监察机关介入,可能会有更多国有资产流失掉。今年,中央巡视将实现对央企的全覆盖。挖出国企“蛀虫”,阻止国有资产流失,追回经济损失,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割除腐败“毒瘤”,要注重增强肌体“免疫力”。宫明程作为国企负责人,手中权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约束,违纪违法行为持续十年之久,转移国有资产已到了明火执仗的地步,教训十分深刻。国有企业应引以为戒,亡羊补牢,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管,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腐败,总是与不公平竞争的机制、利益固化的藩篱、缺乏创新的环境相伴相生。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向纵深推进,“”与“”的文章应同时做起来。一方面,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斩断利益输送的渠道,搬掉阻碍改革创新的拦路石;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树立创新驱动、公平竞争、科学发展的理念,凝聚起风清气正的“正能量”。 (张晓松  张非非)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