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枚奇趣动物币亮相区图书馆 均为私人珍藏免费展出
一枚枚精致的硬币吸引市民观赏
覃先生收藏的各国硬币
无论是生活于孟加拉的老虎,还是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红尾鹦鹉,又或是澳大利亚的国宝袋鼠,这些形态各异的动物都成了硬币上的主角。昨日,在自治区图书馆免费展出的世界流通动物硬币让到馆观众啧啧称奇,一同展出的还有“文字石”图片展,这些特别的展品均来自于私人收藏。
硬币来自五大洲近百国家
隔着玻璃展示柜,一枚枚精巧的硬币摆放其中,尽管这些硬币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材质,但硬币上的图案全部都是动物。此次展出的动物币来自于五大洲的近100个国家,数量达到近1000枚,毫不夸张地说,硬币上的动物种类完全可以组成一个国际动物园。
硬币收藏者覃健文本身是一名银行工作者,接触钱币的时间久了,他也开始喜欢上集币,尤其对动物硬币情有独钟。早在20多年前,覃健文便开始四处搜币,但凡到外地出差,当地的钱币市场是他经常去的地方。他所收藏的动物硬币中发行年份最早的可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
收藏初衷供更多人欣赏
“这些硬币单个的价值并不高,但组合起来就别具意义。”覃健文从展示柜里拿出12枚索马里发行于2000年的硬币,仔细一看,这12枚硬币上的动物图案正好与中国的12生肖不谋而合。
此外,动物硬币也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比如澳大利亚海牛的死亡率比生长率还高,而将海牛作为货币题材必然是经过货币发行国及专家们的精心筛选。覃健文专门收藏动物硬币的初衷也是想把世界动物珍稀品种以此方式保存下来,供更多人欣赏。
覃健文感慨地说,目前中国除纪念币发行了10枚珍稀动物、12生肖币,就只有大量以熊猫为主题的金银币,但这些纪念币的流传具有局限性。若是中国也能适量发行一些普通动物硬币,增加灵动之气,说不定还能改变国人不喜欢用硬币的习惯。
硬币收藏者同样钟情石头
除了收藏动物硬币,覃健文对石头同样钟情,不过由于受到场地限制,覃健文只能展出部分“文字石”,其余的均为图片。覃健文玩赏石头已有十多年,而好的“文字石”其书法效果极为奇妙丰富,具有相似于人文书法的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几乎涵盖了我国书法艺术的所有形式,甚至包括外来语和少数民族文字。
覃健文所收藏的“文字石”包经典、热点字词,数字石,字母石,精选“石”字图片等。例如“发”字、“运”字,还有凑成26个英文字母的26块石头,全部为纯天然形成,无任何人工打磨。在2014年11月举办的第八届柳州奇石节中,覃健文参展的奇石作品“中国一个小平”还荣获了铜奖。
据了解,覃健文珍藏的“文字石”图片展和世界流通动物硬币展的展期将持续至1月22日,而展览的特别之处正如观众于先生在留言簿上的感想:“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光,借助你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美。”(记者 陈蕾/文 宋延康/图)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