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引领全区
今年,面对新世纪以来最艰难的开局,北部湾经济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难攻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前期落实的各项稳增长政策和改革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经济发展引领全区。
一、经济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其他两个区域
2015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市4市)地区生产总值2512.77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区1.4个百分点,分别高于桂西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1.5和1.9个百分点。经济区其他部分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区,亦高于另外两个区域,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其中,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7%,高于全区增速5.3个百分点,也远高于其他两个区域,收入总量占全区的4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全区增速2.8个百分点,高于桂西区2.6个百分点,珠江-西江经济带4.3个百分点。
分市看,经济区4个市的GDP总量:南宁市1492.08亿元,北海市388.40亿元,防城港市260.50亿元,钦州市371.79亿元,经济区经济总量约占全区37%。GDP增速分别为:南宁市8.7%排全区第3、北海市12.1%排全区第1、防城港市11.7%排全区第2、钦州市8.1%排全区第5,均高于全区增速。
(二)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双核驱动”战略、“三区统筹”等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和协调发展,上半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发展明显加快。经济区中,南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北海市增长7.8%、防城港市增长9.0%、,钦州市增长10.5%、分别排在全区第3、13、8、1位。
上半年,经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增速高于一季度0.4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增速0.1个百分点。分市看,经济区4市第三产业各项指标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南宁市、北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9.1%,防城港市增长9.0%,钦州市增长8.7%,分别比一季度增长了0.2、1.9、0.2、0.4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的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了15.7%,北海市增长17.7%,防城港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6.4%,钦州市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4.2%。在批发业中,南宁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3%,北海市增长10.2%,钦州市增长10.7%,
在交通运输业方面,经济区公路周转量增长趋缓,水路周转量平稳回升。 北海市 公路运输同比增长11.6%,保持两位数增长;水路“环市游”航线的开通及涠洲岛旅游持续火爆,客运量同比大幅度增长。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同比增长1.02%,扭转了去年底以来负增长的局面。 防城港市 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1.6%,比一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水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3.7%,提高1.3个百分点。 钦州市 公路运输周转量增长11.8%,比一季度回落 1.9个百分点;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5%,提高 1.9个百分点。
经济区房地产业转暖势头明显。分市看,防城港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一季度下降54.39%,转为同比增长19.3%;钦州市商品房面积增长45.4%;南宁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增长20.7%;北海市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一季度也有不同程度提升。
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中,北海市上半年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2%;防城港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5月增长11.1%;钦州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5月增长40.6%。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一支力量。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2583.28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一季度低1.1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 南宁市 固定资产投资1470.13亿元,同比增长18.1%,排在全区第10,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增长21.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7.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0.8%。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4.8%、13.7%、19.2%,工业投资增长17.0%。全市施工在建项目5941个(不含房地产及私人建房项目),同比增加523个;年内新开工项目4638个,同比增加419个。
北海市 固定资产投资459.03亿元,同比增长19.1%,排全区第6,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总体趋稳。其中,基本建设领域投资同比增长79.9%,增幅较一季度提高35.9个百分点,增速逐步加快,拉动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高达91.1%。更新改造投资总量大,但项目个数不多,同比增长6.9%。分行业看,全市19个在统行业中15个保持增长,增速达30%以上的行业有13个。
防城港市 固定资产投资261.48亿元,同比增长10.2%,连续五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增速分别增长9.3%、29.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14.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7.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增速“两快一慢”,分别为一产增长17.3%,二产增长22.0%,三产增长4.3%。其中,工业部分重点项目投资推进有力,投资增长22.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1.5%。截止6月底,本年累计投资超亿元项目中,核电一期、钢铁基地项目、中电二期扩建工程、海森特船舶配套制造项目投资量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合计投资额78.08亿元,同比增长52.3%,总量占到全市的29.9%。
钦州市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392.6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排全区第3位,比一季度下降3.6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1.3%,更新改造投资增长31.3%。主要特点:一是工业技改稳步推进。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7.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二是民间和非公投资增长较快。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66.7%;全市非公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4.8%。三是第一、第三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6%,一、三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4.8%。
(四)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上半年,经济区工业生产总体上延续了一季度的平稳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高于全区(8.1%),基本与一季度10.8%的增速持平。全区新入库工业企业25家,北部湾经济区新入库工业企业10家,占全区新入库企业的40%,其中南宁4家,防城港2家,钦州4家,北海没有新入库工业企业。
南宁市 工业生产以稳为特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高于一季度3.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6位。重工业同比增长16.8%,比轻工业增速快11.8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3%,股份制企业增长17.1%,外企增长1.0%。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啤酒产量同比增长64.2%、软饮料产量同比增长61.0%、人造板产量同比增长47.2%、铝材产量同比增长43.9%、纸浆产量同比下降70.3%、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同比下降56.7%。
北海市 上半年工业生产延续高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8%,较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1位。表现为,一是重点行业力撑工业高速增长。石油炼化、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行业、电子制造业三大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6.5%,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3%,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04.9%。二是主要工业产品各有增减。纳入统计的46大类工业主要产品中有26种同比实现增长。三是重工业占比进一步加大。规模以上重工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83.7%,同比增长33.42%;轻工业同比增长1.7%。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于国有经济。全市156家规上工业非公企业完成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63.9%,同比增长 38.3%,非公有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同比增长9.4%。
防城港市 工业生产稳中有进,企业效益逐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增速排在全区第2位。主要特点:一是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2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二是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1.8%,延续年初以来高增长势头;三是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市的74.7%,今年以来各月累计增速均保持在21%以上,发展势头强劲。四是新入库企业以新投产企业居多。截止6月底,新增的7家企业6家为新投产企业。五是产销衔接稳步向好,企业效益有所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1.1%。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4%,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六是生产能耗增幅保持低位运行。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6.6%,同比回落22.9个百分点。
钦州市 工业经济增长逐步提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增速排在全区第12位。主要特点有,一是县域工业保持较快增长,钦州港工业继续下滑。1-5月,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6.6%,钦州港工业产值下降23.5%。二是大部分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原油加工量增长9.3%,铁合金增长48.4%,中成药增长32.7%,水泥增长29.3%。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增速较低,畜牧业依然严峻。
今年以来,经济区种植业、渔业生产保持平稳,林业增速略有下滑,畜牧业下行,农业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分市看,南宁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7%,北海增长2.0%,防城港市、钦州市均增长3.0%,除南宁外,均低于全区增速(3.5%)。在排位上分列第3、13、6、9位,并无优势。在今年农业生产的短板畜牧业中,经济区4市的畜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及全区排位分别是:南宁增长0.4%第5位,北海下降1.2%第13位,防城港下降0.2%第8位,钦州增长1.5%第3位,4市畜牧业增加值约占全区总量的27%。尽管进入二季度后全区生猪市场价格止跌回升,但由于前期养殖业普遍持观望态度,存栏量及能繁母猪量均大幅下降。养殖周期性强及效果的滞后,使得存栏量和能繁母猪量大幅下降的效果会在第三、四季度显现。因此,短期内经济区生猪生产的形势依旧严峻。
(二)外贸进出口增速同比回落较大。
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幅度较大等不利因素影响,虽然广西外贸虽在低迷的大环境下“逆势飘红”,但进出口增速同比回落较大。三大区域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北部湾经济区1.2%,桂西资源富集区30.1%,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19.7%,较一季度分别下降1.8、29.7和12.5个百分点。北部湾经济区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3.6个百分点,是降幅最大的区域。分市看,南宁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6%,北海市下降22.3%,防城港市增长3.5%,钦州市增长3.0%,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订单减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拖累、用工物流成本增加、企业融资贷款难度加大等诸多因素;此外,上年外贸增势迅猛,造成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三)水路运输业发展相对陆路运输滞后。
近年来,经济区高铁发展快,开通的车次不断增加;“县县通高速”工程也在实施中,陆路运力不断增加,但水路运输发展缓慢。由于内外经济不景气、新增运力有限,经济区各市船运企业业务量普遍减少,有的营运负荷不足60%;加之“营改增”加重税负,运输成本高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效率低下,导致水运企业整体效益不佳,企业出现融资难、融资额度低等问题,甚至倒闭(桂钦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便因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重组)的情况;同时,水运企业融资政策以及相关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缺乏与海南等航运强省相比的竞争优势。今年前6个月,防城港水路运输周转量累计增速低位徘徊,分别为3.7%、3.2%、2.4%、3.9%、4.1%、3.7%。截止今年5月底,钦州市货船运力同比减少了5万载重吨、下降了6%。
(四)部分大项目投资不理想,增长后劲不足。
防城港市:截止6月底,全市在库统计的计划总投资达亿元及以上的103个项目(不含房地产)中,开工时间超3年(2012年6月前开工)以上的项目36个,累计完成投资占计划总投资比重低于80%的项目达18个,低于50%的项目达9个。本年新开工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个,同比减少26个。
钦州市: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共有22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1个,完成投资101亿元,下降10.8%,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1.4个百分点。其中,今年新增亿元以上项目仅15个,比去年同期少19个。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是靠中小项目投资增长的拉动。
北海市:截至5月底,全市亿元投资项目60个,同比减少32个,共完成投资54.87亿元,同比下降13.2%。此外,部分续建项目因资金缺口扩大,进度滞后,严重困扰项目顺利推进。
南宁市:投资发展后劲不足表现在一是民间投资拉动力减弱;二是项目资金筹措难。1-5月,全市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1.13%,低于投资增速7.4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市场后期可开发土地面积大幅减少、商品房销售压力增大。
三、建议对策
(一)加快农业产业提升,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循环农业。 转变畜牧业养殖方式,提品质给扶持。加强对生猪、家禽生产形势的分析和走势预测,加大政策扶持的落实力度和金融信贷的扶持力度,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养殖设备质押等各种方式,在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增强企业(大户)的抗风险能力。各地要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引导,稳定畜牧业生产。
(二)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服务力度。 重点企业对经济的助推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工业、贸易、建筑业等经济领域,富士康、银海铝业、广西一建二建等等重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愈加明显。因此,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服务力度,尤其是做好政策、资金、技术、用工等方面的服务和扶持工作,确保这些重点大型企业发挥更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加大对新增“四上”企业的培育力度。 “四上”企业占区域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地方经济要保持较快增长,重点是依靠新增“四上”企业来实现。因此,各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确保年内新增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强各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 重大项目的推进,一方面可以保持投资快速增长的后劲,另一方面,重大项目的竣工投产也能为经济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机场、地铁、港口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力度,同时督促新的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加强对经济运行监测预警。 加强调查研究,分析需求变化,强化监测预警机制,才能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做到见事早、行动快、应对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