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农村食品生产小作坊调研报告

14.01.2016  13:25

        近年来,百色市右江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目标,在狠抓整治、加强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全区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整体形势稳定。但是,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区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为全面摸清我区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种类、分布、经营状况,加强规范管理和整治力度,最近我们专门到龙川镇镇政府所在地、世加村、平乐村等对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了专题调研,也积极思考了一些对策。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龙川镇食品生产加工的基本情况

        龙川镇位于百色市右江区东北部,地处两市四县(区)七乡(镇)的结合部,镇政府所在地距百色城区63公里。全镇总面积40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47个自然屯2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万人。目前,全镇有食品加工小作坊214个,其中小油坊100个,豆腐坊24个,酿酒坊90个。

        从调查结果来看,该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上是以家庭小作坊及农户季节性加工点为主。小油坊加工原料为本地茶油果,为季节性生产,每年茶油果收成时节为其生产加工期,平时小油坊处于停业状态。豆腐坊、酿酒坊等也是间歇性生产,有村民需要时才生产。龙川镇食品加工小作坊在我区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区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大多都是季节性、间歇性生产。下一步我们还要到其它乡镇去看看,多了解了解情况,多思考对策。

        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的产生和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一方面它可以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的需要,吸收消化农副产品,就地转化富余劳动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价格便宜的特色食品,另一方面对传统的生产工艺也有保留作用,许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承载着独特的传统工艺,有的甚至已传承了数百年,如龙川“马打滚”(糍粑),它独特的口味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青睐。

        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存在的问题

        我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存在数量多、分布广、生产条件简陋、食品安全隐患大、监管难度大等状况。

        (一)从生产的原料来看。大部分食品小作坊没有专门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储存间,食品及食品原料没有离地隔墙存在,有受潮霉变的可能。食品及食品原料没有固定的购进渠道,没有建立健全工作档案,购进记录、索证索票不全。

      (二)从生产环境来看。我区食品小作坊加工场地面积小,生产设备简陋,加工间及周边卫生环境脏、乱、差,没有做好“三防”设施,杂物乱堆乱放,达不到通用卫生规范要求。生活、生产没有分开,也没有管理制度。

      (三)从生产过程来看。绝大多数小作坊业主不知道运用标准,也不知道标准是什么,产品没有定型包装,产品外包装或容器也没有注明产品名称、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的厂家、生产厂家的地址等资料。着色、防腐、调味等添加剂使用也不规范,有的甚至违法添加了非食品添加剂。所有小作坊都没有配置自检设备,不能对生产的每一个批次产品进行检验检测,质量无法保证。

      (四)从销售情况来看。我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是自产自销,销售方式是前店后厂,在家门口销售,群众需要自己上门购买,有的在街头流动摆摊,都没有销售记录可查。

      (五)从从业人员的素质来看。我区食品加工小作坊从业人员基本上是农民或下岗工人,文化程度低,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质量意识差,流动性大,有的没有经过体检,直接上岗。

        三、下一步工作对策

        (一)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整治力度,做到整治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控制食品小作坊数量,提升食品小作坊质量。对于无证无照、生产条件差,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坚决予以查处并取缔。对有证有照但生产条件差、达不到标准要求,而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且正规企业产品不能正常供应,地处偏远地区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可以允许其有条件地存在,采用专项监管措施,进行严密监管。业主要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承担食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其产品的销售地域范围。原则上,其产品只能在本乡镇、本村及周边地区销售。对季节性、临时性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实施开业歇业申报制度。在其开业或歇业时,应向村协管员报告,协管员要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所和乡镇政府报告。在其开业前,当地食品药品监管所执法人员应会同协管员对小作坊卫生状况、生产条件和质量安全保障措施进行核查,符合要求的方可准许开业。

      (二)深入开展小作坊提级改造工程。借鉴去年我区对各乡镇餐饮服务单位监管整治的成功经验,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有能力有条件的小作坊,优先进行帮扶指导,促使小作坊逐步向“生产库房齐全、环境整洁、人员健康、卫生条件良好、设施设备完备、制度记录健全、原辅料使用规范”等标准化方向发展,达到备案条件,建立起一批分布于各乡镇的规范化小作坊。同时以此为模本,以点带面,引导其他小作坊参观学习,逐步向规范化小作坊靠拢。

      (三)鼓励小作坊走联营发展道路。如“公司 散户”模式,将一个片区(乡镇)、一个产业以一个或多个规模大、设备全、检测能力强、管理素质高的企业为龙头,获取许可证件,其他的小作坊都同这个企业联盟,小作坊生产的产品都由这个企业检验合格后,以这个企业的产品包装标注出厂,若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发生了质量问题,都由这个龙头企业承担责任。具体的联盟方式,由企业自己商定。这种模式既保证食品散户(小作坊)产品质量,又兼顾了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保障了农副产品加工带给农民的实惠,还很好地解决了有证与无证造成的不公平竞争。

      (四)鼓励大企业投身传统食品行业。一方面大企业在资金、技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很容易产生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容易利用大企业的研发和技术优势,改正生产工艺,提高传统食品工业化自动水平,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促使小作坊自然淘汰。(黄日路、梁品荣、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