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经济区深化金融改革 先行先试破金融"坚冰"
先行先试破金融“坚冰”
——北部湾经济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解读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简文湘
当前,北部湾经济区项目建设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和业主自筹,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如何破解这些金融“坚冰”?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要用好用足用活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重大平台,大胆先行先试。
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
“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符合国家利益和广西发展需要,有利于助推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但目前广西深层次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支持不足。”在12月2日召开的“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课题调研总结座谈会上,调研组成员姚松涛说。
在《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对于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开出了“三副药”:一是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开展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等跨境融资,探索建立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中心、拆借中心,支持东盟国家财团和法人以人民币投资股权等;二是创新境内外联动人民币产品,积极探索人民币海外代付、人民币出口信用证、人民币协议付款、预收延付、保函等境内外联动的人民币融资产品,探索以“母子基金”形式设立离岸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支持经济区内符合条件的机构到东盟国家发行人民币债券;三是大力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建立沿边货币兑换平台,探索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支付清算中心、货币汇价定价中心及运营总部。
记者从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了解到,为了配合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研究提出“搭一个平台,铺一条路,建一个循环圈”的战略构想,现已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10月28日,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复,同意广西开展人民币与越南盾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标志着广西东盟货币区域交易平台建设正式“破冰”。10月20日,区域性跨境人民币业务平台(广西)已上线试运行,有6家银行正式接入平台,开通了跨境人民币汇出汇入业务;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已于11月28日正式启动,并进行了首批跨境人民币贷款签约。
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金融市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要加快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政府监管规范化的投融资体制。
“当前我区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着6大矛盾。”姚松涛说,即资本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与层次不丰富多彩、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生产要素流动和定价的需要与要素市场建设滞后的矛盾;资本市场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与政府促进市场发展职能的矛盾;融资渠道多元化的需求与引导基金发展滞后的矛盾;资本市场服务需求旺盛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重心向内的发展方向与为沿边开放开发大局服务不足的矛盾。
要化解这些矛盾,就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包括创新资金募集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经济区建设,探索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北部湾创业投资基金等。同时,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培育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推动保险市场创新发展等方面,要支持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发展,大力发展区域性交易市场,发展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中心,积极发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
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推进金融同城化“当前,广西尚未形成金融集聚功能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姚松涛说。
北部湾经济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在南宁集中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集聚区和北部湾产业金融集聚区,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南宁设立区域性总部,鼓励引进境内外银行总部运营中心、基金运营管理中心。加快建立各类交易市场、交易中心和交易平台,推动设立白糖、生丝、矿产、橡胶等大宗商品交易所。
“在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是区位优势突出、政策利好叠加、发展潜力巨大;劣势是经济基础仍较薄弱、金融市场尚未健全、金融生态支撑不足。”“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课题调研组成员田文东说,“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必须是依托区域优势,实施‘双核驱动战略’;依托‘南-新经济走廊陆路通道’,提升南宁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层次。”
在该调研组的调研报告中,对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5大对策:强力打造政策高地,吸引机构和资金聚集;完善金融业态,打造完整金融产业链;做强实体经济,打造金融成长引擎;发挥区位优势,构建合作模式,实现共赢发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形成投资价值洼地。
此外,北部湾经济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还要求全面推进四市金融同城化,包括推进经营区域同城化、统一四市金融机构清算标准、推进保险售后服务同城化、构建经济区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