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风采】 张彦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奇迹

04.10.2017  12:07

在上海洋山深水港集装箱码头,张彦在桥吊上的工作间内作业

  46米高空、60度前倾、60万标准箱……一组组数字,勾勒出一名“80后”桥吊司机的工作状态与出色成绩。

  他叫张彦,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桥吊司机。往返于桥吊轨道,反复吊卸集装箱……在看似简单重复的劳动中,张彦和他的团队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奇迹。

  这位以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成就工匠梦的一线工人,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一份“匠心”坚守十年

  从高空俯瞰洋山深水港,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远洋巨轮。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区之一,每年来往全球各地的集装箱在这里装卸。完成这些集装箱精准吊卸的,就是桥吊司机。

  穿一身红色工装,着一双胶底皮鞋,戴一顶安全帽,装备好桥吊司机的“标配”,张彦上班了,乘坐工程电梯直达46米高的桥吊操控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只有3平方米的操控室,张彦透过脚下的玻璃,通过目测精准抓取、吊卸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不得有任何偏差。

  为了保证精准吊卸,张彦几乎始终保持着身体前倾60度;以这样的身姿,一天在桥吊轨道上往返几百个来回。

  张彦心细如发,为锻炼目测能力,他利用空余时间,反复观看多位桥吊司机作业,相互比较,取长补短。

  吊装作业是一项重复性劳动,很是枯燥,张彦却看成一项有趣的活儿,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研究桥吊操作技术,很快摸透了庞大铁家伙的性格脾气,对驾驶室的每一根操作杆、每一个按钮了如指掌,操作自如。

  张彦操作的“双起升桥吊”从起初的每小时完成97个标准箱,到现在每小时完成197个集装箱,4次刷新自己保持的桥吊单机作业效率的世界纪录,成为当今世界上驾驶桥吊速度最快的人。

  相对于效率,安全更为重要。张彦吊卸集装箱的误差不超过一拳头,十多年来保持安全生产记录,累计吊卸集装箱60万标准箱。

   一套方法攻克难题

  一个人的高空是寂寞的,大多数时间里,张彦只能和自己对话,给自己鼓劲。走下操控室,张彦特别喜欢和同事们一起分享、钻研技术知识,提升操作技能。

  洋山深水港是国际航运的重要枢纽。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需要在现有生产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不断提升作业效率。

  这给桥吊司机队伍提出了新的课题。上海港成立了以张彦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汇集了一群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强的人员组成攻关团队,发挥集体的力量找出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

  “我们团队从总结提炼过去的工作经验着手,四处积极求教、收集先进的操作心得,钻研学习设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张彦说,“那段时间为了收集和归纳材料,我和团队的成员们以岛为家,十天半个月不离岛是家常便饭。

  通过开展现场技术攻关,“新型桥吊节能操作方法”得到推广应用,大大减少了桥吊装卸环节中的空载动作,通过效率的提升和资源的有效节约,达到码头降能减排的目标。

  张彦团队编纂的《张彦桥吊操作法》,成为公司培训辅导的教材,有效提升了一线操作工人整体操作效率。在张彦的带动和影响下,公司形成了“比学赶帮”的热潮。

  “如果年轻同事超过了我,我会比自己创造世界纪录还要高兴!”张彦说。

   一种精神传承光大

  作为海港职工子女,张彦对海港工作有着一份特殊情感。“当我第一次以职工的身份进入港区生产现场的时候,被眼前一台台巨大的集装箱吊车、忙碌的装卸作业所震撼。”张彦当时立下志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桥吊司机!

  桥吊司机的工作强度高、责任大、条件艰苦,有了信念的支撑,张彦从未退缩。

  回望上海港几十年的发展进程,码头作业从肩扛人挑,到现在的机械化作业,再到未来的无人智能码头,张彦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对自己未来的责任有了新认识。

  “我从一名新员工到一名合格的桥吊司机,再到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一些成绩,离不开老一辈海港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断钻研的精神。”张彦说,“作为新一代海港人,我有义务和责任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新华社上海10月3日电

编辑:汪峰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