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寺内功德箱鱼目混珠竟成上市公司“小金库”

18.12.2014  03:51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罗争光 李德欣 战嘉琦 杨毅沉)当你在一些寺庙场所向功德箱内投钱的时候,你知道这些钱最后都去哪儿了吗?你是否能接受,很多“功德箱”,其实是旅游景区甚至上市公司攫取利润的工具?真相到底如何,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带你一起去探个究竟。

   70个“功德箱”遍布寺院,超过七成竟和僧众无关?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千年古刹潭柘寺,如今是国家4A级景区。进入寺内数十个殿,“功德箱”随处可见。记者注意到,这些刷着红漆的功德箱分两种,一种正面写着“功德箱”,一种正面写着“广种福田”,后者较旧。

  记者按照潭柘寺常规游览线路一路数下来,当天开放的景区内各殿竟一共有70个功德箱,其中写着“功德箱”的箱子53个。

  记者还发现,各殿放置功德箱的数量也颇为悬殊:大雄宝殿、圆通宝殿等殿内,只有一两个“广种福田”功德箱,而景区侧方的小殿反而功德箱甚多,如东观音洞有“功德箱”7个、小小的财神殿甚至有“功德箱”12个。

  为什么功德箱有不同的造型,而且各殿数量如此悬殊?

  大雄宝殿内的一名僧人透露出了秘密:写着“广种福田”的功德箱是属于住寺僧团所有,而写着“功德箱”的全都属景区所有。也就是说,53个“功德箱”都属于景区,超过总数的七成,信众和游客若投钱到这些“功德箱”,最后都成了景区的收入!

  离潭柘寺不远的另一座千年古刹戒台寺内,同样有两种类型的功德箱,记者在当天开放的各殿粗略数了一遍,正面写着“广种福田”的功德箱有3个,写着“功德箱”的则有10个。一名住寺僧人告诉记者,类似于大雄宝殿内的写着“广种福田”的功德箱属于僧团所有,其余是景区设的。

  在北京其他一些寺院景区,同样存在不同外形的功德箱,一些居士和工作人面介绍,有的功德箱归寺院(即僧团)所有,有的功德箱(比如放置在一些售卖旅游纪念品的案台或燃香点烛的案炉边的),均是景区开发部门自己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