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广西县域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111个县(市、区)按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部署,众志成城、克难攻坚,实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重点开发区的49个县域经济区继续在全区经济增长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29个县域经济区成为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点,农产品主产区的33个县域经济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县域经济增速总体稳定,服务业发展明显快于全区。
一、上半年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广西县域经济平稳增长,91个县实现生产总值4302.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98.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93.62亿元,增长8.0%,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763.30亿元,增长7.3%,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09.66亿元,增长9.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一)重点开发区经济比重提高,过半县(市、区)增速高于全区
上半年,按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点开发区的49个县域经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07.20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与全区持平,占全区比重为67.3%,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其中,有26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区(8.0%),占重点开发区总数的53%;有13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两位数,其中增速较快的有:海城区增长16.5%,邕宁区增长15.8%,港口区增长14.4%,龙圩区增长12.2%。
表 三类主体功能区经济增速前三位的县(市、区) | |||
| 县(市、区) | 地区生产总值 (现价,万元) | 地区生产总值 (增速,%) |
重点开发区 | 海城区 | 1852729 | 16.5 |
邕宁区 | 270456 | 15.8 | |
港口区 | 1485011 | 14.4 | |
重点生态功能区 | 天峨县 | 244372 | 35.5 |
大化县 | 241513 | 22.0 | |
上林县 | 170123 | 14.7 | |
农产品主产区 | 田林县 | 137468 | 16.6 |
博白县 | 987025 | 15.7 | |
隆林县 | 180170 | 12.7 |
(二)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增长较快,服务业增速明显快于全区
上半年,重点生态功能区的29个县域经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4.00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区1.1个百分点。有15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区,增速较快的县(市、区)有:天峨县增长35.5%,大化县增长22.0%,上林县增长14.7%。其中,重点生态功能区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增长11.0%,高于全区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也有所提高。
(三)农产品主产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快
上半年,农产品主产区的33个县域经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11.15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与全区持平。有9个县(市、区)经济增速超过两位数,其中增速较快的有:田林县增长16.6%,博白县增长15.7%,隆林县增长12.7%。农产品主产区第三产业增长10.3%,高于全区1.3个百分点。
(四)三类主体功能区产业结构分化明显,体现功能区职能导向
上半年,重点开发区的三次产业结构为6.6:48.8:44.6,重点开发区是全区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是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产业结构也能反映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柱。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提供生态产品、保护环境的重要区域,三次产业结构为15.0:46.0:39.0;农产品主产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5.2:50.9:33.9。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都超过15%,可见农业发展仍然是本地区重要的增长模式。
二、存在问题
广西大部分的县(市、区)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以农业为主的格局十分明显,虽然服务业增速不断加快,但水平仍然相对滞后,重点开发区的工业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对本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一)重点开发区服务业增速低于全区,工业增速放缓
从经济总量看, 上半年49个重点开发区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为67.3%,虽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但与自治区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经济总量比重达到70%的目标尚有差距。重点开发区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9%,比全区低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8.1%,增速与全区持平,第二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52.7%回落至48.8%,其中工业增长7.8%,低于全区工业增速0.1个百分点。
(二)重点生态功能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农业增速低于全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和旅游业等服务业为导向。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9.0%,虽略高于全区0.1个百分点,但是明显落后重点开发区5.6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作为功能区的主导方向,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2%,增速低于全区(3.3%)0.1个百分点。
(三)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增长缓慢,过半县(市、区)经济增速落后全区
农产品主产区作为全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上半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0%,增速比全区低0.3个百分点,其中增速较低的县(市、区)有:宜州市增长0.3%,兴业县增长0.5%,博白县增长0.7%。有19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区水平,占农产品主产区总数的57.6%,其中武宣县同比下降0.6%。
(四)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化严重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最高的县(市、区)为天峨县,同比增长35.5%;增速最低的县(市、区)为平果县,下降2.8%,两者相差38.3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来看,增速最高与最低的县(市、区)差距分别是:第一产业相差3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相差5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相差28.6个百分点,行业两极分化相当明显,尤以第二产业分化较为突出。分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来看,重点开发区相差19.4个百分点,重点生态功能区相差34.3个百分点,农产品主产区相差17.3个百分点。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
三、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全区三大主体功能区要紧紧围绕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总体规划部署,严格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科学布局,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及全年预期目标。
(一)进一步加快重点开发区的城镇化建设步伐
从城乡发展的格局看,经济腾飞的“龙头”在城市、在集镇。从我区的实践看,近年来随着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实力。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得推进城镇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作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更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县域城镇建设水平。有效激活县域内的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从而在全区经济增长中继续发挥支柱作用。
(二)抓好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开发区发展的强力支撑
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重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后劲,保持龙头带动作用。一是根据国家鼓励的投资方向,结合当前广西各地区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引进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二是加大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力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数量少一直是广西投资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政府牵头,强化部门联动,加强重大项目的争取和立项。三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
(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攻方向
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也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竞争力。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要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就必须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和旅游业等服务业,加快带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产业投资,带动服务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开辟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子。
(四)多措并举,切实稳定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
农产品主产区作为全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是本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稳定当地的农业生产。一是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度,及早谋划好晚稻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丰收。二是转变畜牧业养殖方式,提品质给扶持。加强对生猪、家禽生产形势的分析和走势预测,引导养殖企业(大户)积极调整生产结构,三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