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信息产业论坛昨日举行
上海明匠公司借助南宁走向东盟,中标泰国TTC1.2亿人民币订单;捷佳润公司在老挝琅勃拉邦、乌多姆赛为客户提供7万亩香蕉智能灌溉服务;特飞动力产品已出口到泰国、菲律宾、瑞典、澳大利亚等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这一年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里的企业以南宁为支点,迅速抢占东盟这个新市场的制高点,结出累累硕果。与会企业纷纷表示,希望借助“南宁渠道”优势,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大协同创新的同心圆。
植入创新基因
打造南北合作样板
2016年7月,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这是中关村与南宁高位对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成功尝试,为北京创新资源转化找到新出口,为南宁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经过一年的创新发展,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入驻企业达49家,实现产值2.35亿元。这其中既有明匠智能、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中软国际、东软集团、Google Adwords(广西)体验中心等国内外以及行业领军企业,也有咪付网络、捷佳润等广西本土具有较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克峰认为,在南宁,从政府到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意愿强烈,大家在创新的认识上越来越有共鸣感。“这一年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引进了创新主体,搭建了创新平台,聚合了创新要素,形成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和科技服务四个产业微集群。”他说。
在刘克峰看来,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的历史性机遇中,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应发挥更大的带动辐射作用。
注重人才培养
紧抓共建共享机会
如今,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率先与南宁高校开展了信息技术的人才培训。中软集团、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已与50多所大中专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为2470名大学生提供实训,培养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专业等人才。同时,基地配合自治区教育厅举办了广西高校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等多场双创活动。进入广西数年的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决定扎根在广西,目标是在南宁成立华南研发中心,结合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优势,与学校互动培养本地的技术力量。
在圆桌对话上,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华南区域总监林晟说:“南宁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在小语种上具有人才优势。”他希望今后能利用南宁的人才优势,针对东南亚开发软件产品。另外,利用微软的技术,和中关村一起成立培训中心,服务广西,服务东盟。
看好未来前景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年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如磁石一般,吸引了国内外的人才、资本、技术等一批创新要素向南宁汇集,这样的效应仍在不断扩大。
目前,南宁正在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信息港包括基础设施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人文交流平台、经贸交流平台和技术交流平台。南宁市发改委副主任唐琨表示,中国—东盟信息港项目的落地不仅有助于南宁企业与东盟各国的信息互联互通,也将助力于提升中国—东盟信息化水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南宁市工信委副主任黄启年说,近年来政府制定企业投资、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等扶持政策,希望通过这些政策,使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实现产能转移。
“我们将发展智慧医疗、大数据+云计算和智慧教育等,利用南宁的区位优势,将产品软件更多地融入到‘一带一路’信息化建设中。”东华软件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尹继南说,希望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在东南亚市场寻找更多商机。
7月,滴滴出行在东南亚最大的出行平台进行了投资,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区负责人楼国华说,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主要是输出滴滴出行的技术和一些标准,“我们通过把标准复制到国外,打造互联互通和智慧交通,也希望通过此次扎根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面向东盟市场寻求更多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