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城市将实现“看山望水”
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以来,我市改变以往粗放型城市建设手法,全面植入海绵城市理念,让城市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成“水畅、湖请、岸绿、景美”的山水城市。
六大片区 探索海绵城市建设
我市打造海绵城市的建设时序将按照第一年(2015)夯实基础、第二年(2016)逐显成效、第三年(2017)基本建成的总体思路逐年推进。我市拟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区域位于中心城核心地带,面积为60.18平方公里(因土地规划现调整为54.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0万人左右。
试点区域分为邕江以南和邕江以北两个部分。其中,邕江以北大部分为现状建成区,面积为37.68平方公里,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将以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为主,兼顾年径流总量控制;邕江以南为我市正在重点打造的五象新区,面积为17.92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新建地区,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将重点探索年径流总量控制,并兼顾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根据示范区现状和规划情况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侧重点,示范区划分为6个片区,分别为: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示范区、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与初期雨水污染防治示范区、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高强度开发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示范区、山地开发海绵工程示范区和大型居住区海绵工程建设示范区。针对每个片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安排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探索不同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
生态立市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海绵城市贯彻的是习总书记“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自然积存”治水理念,改变的是以往粗放型城市建设手法,实现的是城市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如何打造南宁的海绵城市?“一方面从我们自身需求出发,另一方面以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来提升城市建设的品质。尤其是在水城建设规划修编中,全面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和相关的技术概念。”市规划管理局局长郭维宁表示,今后还将把积极的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融入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中,落实到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据了解,我市已经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图,从实施程序、实施主体、实施内容、重点工作、示范产出等方面,按照规划编制、建设管控、运行维护、绩效评估逐项推进;在海绵城市目标实现方面,从目标分解到措施应用,将各项指标纳入到各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管控。
亮点纷呈 建设复合型的“水城”
我市打造海绵城市示范重点项目包括那考河流域综合整治(PPP项目)、南湖初期雨水溢流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国际会展中心及石门森林公园雨水综合利用工程、五象湖公园及周边水生态修复及防内涝综合调度工程等。
通过这些典型项目的建设,实现收集雨水、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的目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探索机制体制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创建技术规范及标准,形成规范化建设体系建设;整合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深度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将改变水城建设理念,传统的单一的目标建设、僵硬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得到改变,以习总书记“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自然积存”的理念为先导,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管理水平上也将提升到更为系统更为综合的高层次。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南宁水城建设的转型和提升提供契机,水城建设更应该是绿色的、循环的、低碳的,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基本方针,同时坚持培育水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的复合型的“水城”。
其中,那考河PPP项目的成功运作为南宁市其他公用事业的PPP项目推广,无论从操作方式上,建设理念、建设内容上,采购模式上,还是从咨询、产出、交易边界条件、采购文件、合同格式等方面均具有模版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