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城市“蝶变”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日新月异的绿城。 周家志 摄
地铁1号线东段将于6月底试运营。记者赖有光 摄
环卫工人正在清洗路面。记者潘章勇摄
新型餐厨废弃物收运车已于去年投入使用。记者潘章勇摄
小区环境不断改善,市民乐享宜居生活。记者潘章勇摄
官塘菜市被市民称为“老年人的购物天堂”,由于人流、车流量过大,以前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如今的官塘菜市每天依旧人来人往,但从民主路北二里到人民公园后门几百米的距离不再因为拥堵而寸步难行。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是南宁市容市貌大改变的缩影,展现出了南宁的美丽。
评价一个城市的“内功”练得如何,光看硬环境的提升还不够,更要看城市管理是否做到常态化。近年来,南宁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如今的南宁,市容环境整洁、交通秩序良好,市民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1 良好环境引来八方赞誉
“南宁市处置餐厨垃圾的技术很先进,收运和处置两大难题都得到了解决。”在去年12月4日举行的“十三五”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及模式研讨会上,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理事长肖家保等专家对餐厨垃圾处理“南宁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日收运餐厨垃圾逾200吨、签约餐饮企业超过2200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成绩单”,成为南宁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的又一“筹码”。
加强城市治理,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必然要求。2015年,面对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开工的现状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环境要求日益提升的期待,全市上下克服困难,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扎实深入的工作手法,在“十二五”收官之年交上了一份维护市容环境、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满意答卷——
去年,平里静脉产业园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发电,宾阳建成广西首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城市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从低于20%提升至如今的高于85%。“美丽南宁”建设深入实施,规范整治无物业管理小区632个、“城中村”46个、农贸市场145个,查处“五乱”行为418.86万起,查处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730万起,车辆平均通行能力提高20%以上。
如今,南宁的各主次干道整洁清爽、平坦宽阔,大街小巷干净卫生,美观亮丽;占道经营的流动摊点越来越少;施工工地秩序井然。夜幕下,城市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良好的市容环境,不仅为南宁市民营造了更加生态宜居的家园,也让来到南宁的客人感到心旷神怡:在去年12月12日举办的南宁半程马拉松赛期间,包括男子国际组冠军、埃塞俄比亚选手梅·内古什在内的多国选手对壮乡首府的市容环境赞不绝口。
2 精细管理管出整洁市容
“美丽南宁”不但要建管并重,还要精细管理。今年1月起,根据住建部的部署,南宁市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学习“中卫模式”(即宁夏中卫的城市管理工作模式),在各城区、开发区实行“以克论净”模式(即环卫工人对道路清扫后,相关工作人员再随机从各区域划出1平方米,用机器将尘土收集起来进行称重。该模式用于检查环境卫生的好坏),开展精细化管理。
南宁市实行“以克论净”模式的一级道路的考核标准沿用的是“两个5”标准,即城市道路浮尘每平方米不高于5克,地表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
茶花园路上,一台扫地车和一台路缘石洗扫车正在进行清扫作业,扫地车主要进行普扫,而路缘石洗扫车则显得功能更为强大,车厢下的主喷嘴和边喷嘴、扫刷、吸污装置将路面遗留的污水污渣扫至车辆吸污口吸入车厢内运走。
“这些机器都是我们实现‘以克论净’的秘密武器,如果光靠人工清扫,很难做到‘以克论净’。”青秀区环卫站清扫一队队长刘振武介绍。
车辆驶过后,十几名环卫工人边走边看,发现遗留的卫生死角马上清扫。清扫过后,主干道看上去干净整洁,路见底色。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南宁主干道变得更加干净了。“我家住在茶花园路附近,最近感觉确实干净了一些,这跟每天及时清扫和洒水分不开。”市民张先生说。
近年来,南宁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用心用力,从一条路、一盏灯、一个井盖、一面广告牌等“小事物”,到体操世锦赛、中国—东盟博览会、半程马拉松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大活动”,南宁市以“长效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社会化、人性化”城市治理工作为抓手推进动态管理,深化城市管理改革。
南宁城市管理将逐步完成市场化转型,推动市政、环卫、照明、大桥、广场等养护作业走向市场,逐步向公司化、企业化转变,实现“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市场化运作”的改革预期目标。
3 宜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最近,家住三塘镇的蓝先生发现,昆仑大道不知何时已告别了风起尘扬的景象,干净整洁的道路上不时有洒水车经过,途经的泥头车也变得很规矩,鲜少有泥土撒漏现象。是什么让昔日“灰头土脸”的昆仑大道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这还得归功于管理泥头车的“千里眼”——南宁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与执法管理信息系统。
相较于以往单靠人力巡查的方式,这套系统的出众之处就在于只需几名执法人员就能监控全市近4000辆泥头车的行驶路线及是否超载、是否密闭运输等运行情况。当泥头车出现违法行为时,系统就会直接报警提示,附近的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处。在实时监控的高压态势下,泥头车违法行为大幅减少,由系统运行前的日均60起减至不到10起。
提升市容环境,南宁市城管部门一直在行动:出动执法人员逾110万人次,查处各类“五乱”行为81.2万起;查处泥头车相关案件21023起,暂扣车辆7611辆;完成密集场所违规设置楼体户外广告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完成道路维修16.28万平方米、人行道维修8.68万平方米;疏通排水管道6.18万米,完成清掏沙井2.16万次,在提高管道行洪能力的同时消除新增易涝点;日均处理垃圾2948吨,保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小到一个井盖、一盏路灯,大到一次盛会、一场赛事,每项数据背后,都是南宁市城市管理部门在改变市容市貌方面下的苦功。
“这几年南宁的改变还是挺大的,本来就是一座宜居之城,现在更是美上加美。”王先生表示,虽然南宁只是他的“第二故乡”,但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并不输于第一故乡。事实上,市民眼中南宁的“美”,也正是“大行动”持续开展的成果。市委、市政府明确,要进一步总结推广“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经验做法,优化城市交通,改善环境卫生,让市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面对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开工的现状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环境要求日益提升的期待,南宁城管部门不断克服困难、总结经验,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扎实深入的工作手法,让交到市民手上的成绩单更为靓丽。
良好的市容环境,不仅为南宁市民营造了更加生态宜居的家园,也让市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刚刚出炉的2015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省会城市,南宁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南宁人,我十分骄傲。”市民陈小姐激动地说。
未来,南宁市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将覆盖市区的每一条道路、每一盏路灯、每一座桥梁、每一根管线、每一面广告牌、每一辆泥头车、每一个摊点,城市治理工作将进一步“长效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社会化、人性化”。
4 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位于明秀西路的万力社区是我市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的社区之一。这里不仅环境整洁干净,且邻里相亲相爱如家人一般,这正是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带来的新风貌。
南宁市有许多社区“地盘”大、人口多,但配备的社区工作人员不足,单靠传统手段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为此,去年南宁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展城市治理综合试点工作的战略部署,在全市选取31个社区先试先行,通过创新试点社区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改革工作,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升级转变。
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试点,其管理核心在于“人人参与”。在万力社区,鼓励选拔一些善于开展群众工作、热心公益事业、常年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居民骨干、楼栋长、党员参与到社区网格化建设当中。经过将近一年的发展,该社区如今已形成“一人负责、多人协作”的服务格局。
市委、市政府明确,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在南宁市老旧小区改造中,不少小区居民积极开展自治管理,位于青秀区的紫荆花园小区就是代表之一。
紫荆花园小区有一位人人都熟悉的热心大姐——姚健敏,小区居民对这位热心大姐的评价颇高:“她就是我们这个小区的‘管家’。”居民何出此言?据悉,紫荆花园小区原是自治区外贸系统多个单位的集资房,早年由单位管理,但随着单位效益日渐下降,且管理费用难以收取,小区变为无人管理状态,卫生环境恶劣。
为改变小区的现状,在青秀区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小区实行了自治管理,居民自愿选出能干热心的姚健敏当“管家”。从在保安亭蹲点收取,到上门收取,到半路截人收取,姚健敏千方百计地将小区物业管理费的收取率提高到95%以上,小区自给自足的“造血功能”得以恢复,小区容貌得以改头换面。如今的紫荆花园小区,假山、清池一应俱全,高树矮丛错落有致。“多亏了姚大姐这样的热心人,我们小区能有现在的面貌真不容易,我们愿意和她共同让我们的家园继续美下去。”小区居民周晓临说。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