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全力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

06.11.2015  21:44

    邕宁区新江镇那蒙坡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潘章勇    摄

  开门见青山翠绿,门前听溪水潺潺;村中现青瓦白墙,村旁闻瓜果飘香……南宁人用蘸满“乡愁”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清洁、生态、宜居、幸福的乡村宜居图。

  2013年5月以来,南宁市委、市政府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以“清洁乡村”和“生态乡村”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不断改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全市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生态”接棒“清洁

  人居环境提升

  “咱村自明朝开始建村,这一两年的变化,胜过过去500年!”75岁的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小学退休教师黄益亨感慨万千。的确,近年来南宁乡村发生的巨变,足以震撼人心。

  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一个石山环绕、人均耕地不足3亩的贫瘠小山村,如今变身为一个路通水通、清洁美丽、产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忠良村,把融合传统、继往开来的“生态乡村”风采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横县校椅镇石井村,“三级分类、变废为宝”的垃圾处理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石井模式”已在横县全面推广,该县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村屯覆盖率已达80%。

  在隆安县城厢镇岜旺屯,一排排光伏农业大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相关企业已着手在每家每户的屋顶上建设一个个小型光伏电站,为当地村民使用清洁能源带来新希望。

  一个又一个村庄,在短短的两年内,凤凰涅槃,惊艳世人。这一切变化,是源于以“清洁”为起点、“生态”接棒的“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

  “清洁乡村”活动使广大乡村换了新颜。自2013年5月起,南宁市在广大乡村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综合整治大行动,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整齐、洁净、美丽。活动开展以来,“三清洁”活动累计清运处理垃圾134.04万吨,清理水源48219处、田园1012.34万亩,建成农村垃圾处理设施3856套,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乡村”活动优化了乡村环境。2014年11月起,南宁市以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为重点和突破口,建设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生态乡村”。截至今年9月30日,“村屯绿化”示范村屯竣工455个,一般村屯竣工4664个,累计种植苗木105.57万株,绿化面积7140.72亩;全市557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排查1000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83处,累计完成渠道清淤807.6公里、渠道硬化171.37公里;163个非贫困村通屯道路通畅项目开工141个,151个贫困村通屯道路硬化项目开工117个,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成就乐居梦想

  留住美丽乡愁

  西乡塘区金陵镇金陵村宁村坡2队村民宁乃丹在今年6月搬进了自家的新屋,360平方米的房屋通透敞亮,外立面精心设计的壮族元素吸人眼球,在他看来,如今这幢房子比住城里还舒服。

  横县马岭镇龙坪村第八屯,一幢幢三层楼房纵横成行,井然有序,青瓦白墙坡屋顶,门窗展现了壮乡建筑特色。每家每户都有用围墙门楼圈起来的小院子,院子里或种些果蔬,或种些绿植花草。

  南宁市开展的农村住宅建设管理行动,正成就着农民的乐居梦想。

  通过组织实施“村屯规划、农村住宅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农村住宅推荐户型建设”三大工作,南宁市强化村庄规划导向作用,有效引导、规范和管理好农村住宅建设,塑造富有壮乡特色民居和生态宜居乡村。在推进农村住宅推荐户型建设中,组织编制了31套农村住宅推荐户型方案和《南宁市农村住宅推荐户型建设实施导则》,采用推荐户采取政策鼓励和资金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采用推荐户型及其风格新建住宅的,按照面积每户奖励2万—4万元,外立面改造住宅的按面积每户奖励1万—2万元,引导村民按推荐户型进行建设。2014—2015年计划引导农户采用推荐户型新建和改造住宅12583户,目前已开工建设11790户,完成建设8909户,发放奖励资金3.5亿元,形成极具壮乡特色的农村建筑风貌。

  为记录传承乡村历史文化,南宁市还率先在全区启动20个市级村史室和20个市级民俗民居示范村屯建设。目前,全市村史室已完成投资86.2万元,占总投资的31.38%。民俗民居示范村屯累计完成投资436万元,占总投资的21.8%。

  在生态乡村建设中,南宁将“无声”的乡村特色、人文精神融入“有形”的自然环境和物质设施中,处处展现独特的神韵与魅力,留住了美丽乡愁。

  与此同时,南宁开展“三大会战”,要啃下制约农村环境的垃圾、污水、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处理三块“硬骨头”,助推乡村清洁。这“三大会战”是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切实解决“三清洁”重点难点问题,巩固深化“清洁乡村”活动成果。其中推行的“村收镇运县处理”等清运模式,以市财政拨付300万元,县区财政按1∶1比例配套的方式,推进12个市级乡镇片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1个项目已竣工正在试运行,4个项目已开始动工,7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引领建设风尚

  舞出“南宁范儿

  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南宁市在做好“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规定动作”的同时,也舞出独具特色的“南宁范儿”:通过“三管齐下抓推进、三力齐发抓落实、三措并举抓长效”,将乡村建设活动内涵向广度拓展、向深度延伸,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三管齐下抓推进,激发美丽南宁生机活力。“一抓”整治。先后开展全市乡村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和“生态乡村·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等,组织全市干部群众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同时,深化拓展活动内涵和外延,在城市范围内开展“大行动”,实现了城市治理“500天新形象”目标。“二抓”建设。2013—2014年,全市共筹措和整合资金152.15亿元投入“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2015年,市级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筹措和整合资金18.4亿元用于“生态乡村”活动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三抓”示范。2013年9月起到2014年底,在全市12个县区打造12个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综合示范村,实施了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359个,惠及12个自然村的1304户、5556人。2015年,又打造13个市级生态综合示范村,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项目、串点成线、连线成带、合片成区,统筹打造12个市级生态综合示范区(带),同时,切实抓好502个自治区级和市级“三化”专项活动示范点建设,通过示范建设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建设“南宁模式”。

  ——三力齐发抓落实,形成乡村建设强大合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强化村民“自治力”。

  制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清洁乡村”活动中主体作用的指导意见》等,把清洁乡村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有效调动了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开展村屯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发挥督查考核效能,强化结果“约束力”。市乡村办督查考核组采取“五无”“四督”的检查方式,深入实地一线,实现督查区域全覆盖、督查责任全落实。发挥民俗特色优势,强化乡愁“凝聚力”。在乡村建设中,注重挖掘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率先在全区启动建设村史室和民俗民居示范村屯。出台《关于切实做好南宁市乡村传统民居修缮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注重保留乡愁元素。

  ——三措并举抓长效,确保乡村建设取得实效。一是产村互动相结合,经济基础渐夯实。2014年,通过创建14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功引进20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连片规模产业化经营面积达5.17万亩,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平均比上年增长24.69%。2015年继续高标准新建12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持续带动农业产业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同时,积极推进以“农家乐”、观光农业园区、主题公园、森林旅游、农耕文化、民族风情为主的休闲农业,形成了隆安县定典屯金穗生态园、马山县环弄拉生态旅游区、西乡塘区“美丽南方”等生态旅游品牌,为乡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二是问责问效严考评,创先争优促实效。先后出台《南宁市“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工作目标专项考评办法》等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考评办法、实施细则、计分方法等标准、体系,使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目标任务得到量化、细化。三是建章立制破难题,推进工作方向明。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以及环境卫生反弹问题,创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针对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脏乱差”问题,在市、县、乡三级乡村办增设教育组;目前正在县区(开发区)探索建立乡村建设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规范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在环境卫生保洁方面的行为。

  当前,南宁市正继续以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化”项目推进、示范村屯建设等工作为抓手,结合扶贫攻坚工作,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活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记者杨静 )

编辑:罗宁

南宁市2017年春季主体班开班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胡光磊)3月20南宁新闻网
南宁质监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调研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杨玲 通讯员 黄南宁新闻网
2016年广西教育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陈媚 通讯员 冉南宁新闻网
南宁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发力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南宁新闻网
南宁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李静 通讯员 欧南宁新闻网
南宁市纪委通报四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吴子贤 通讯员 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