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兴宁区创建“中国商埠民俗文化之乡”
兴宁区创建“中国商埠民俗文化之乡”——
擦亮首府“第一商圈”招牌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杨 波 通讯员 郭建峰
百货大楼,朝阳广场,以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金狮巷和银狮巷为代表的“三街两巷”……外地人到南宁,下了火车站购物第一站往往就是位于兴宁区的朝阳商圈。
以朝阳路为轴线的3平方公里范围形成的朝阳商业中心区,是首府南宁重要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和商业繁华中心。
作为南宁市商业历史最悠久的城区,兴宁区完整地保存和传承了百年商埠民俗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造三街两巷、举办民俗节庆等方式,创建“中国商埠民俗文化之乡”,提升首府第一商圈的品牌价值。
1
“第一商圈”因水而兴
“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清代诗人黄体元的诗作生动展现了当年邕江口岸货运繁忙的景象。因水路相对便利,南宁成为左江、右江、郁江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交换的枢纽和集散地。1907年开埠后,21国外商可直接来邕,云贵经广西出口货物也以南宁为中转港,解放路、民生路、兴宁路等毗邻民生码头的商业街区百货批发兴旺,繁荣的商贸活动持续不断。
如今,民生码头已从货运枢纽转型为市民休闲的滨水文化广场,朝阳商圈仍然是区内外游客及南宁市民采购百货的首选之地。2014年,兴宁区全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363.03亿元,占南宁的1/4,比上年增长10.5%。
2
商埠文化传承至今
5月22日上午8时30分,金狮巷里人头攒动。这条古色古香的小巷宽不足10米,青石板路两侧,一栋栋青砖青瓦清水墙的岭南四合院大多已建成百年。一群身披古装的街坊,正站在北宋民族英雄邕州知州苏缄成仁处纪念碑前,通过祭奠关公及苏缄的忠勇大义,祈愿生活平安、生意兴隆。
穿出金狮巷,便是步行街。沿街商家早早打开店门,将一张张小桌子放在店外,摆上苹果、糖果、花生等喜庆食物。9时许,鼓乐齐鸣,摇着蒲扇的“大头佛”与2只醒狮一马当先,率领一百多人组成的民俗表演巡游队伍穿街过巷,每路过一家商铺,醒狮便兴冲冲地围着供桌撒娇卖萌,顺势叼走一把果饼,“狮子采青,预示店里一整年都有好运气!”商家喜滋滋地说。
在当天的民俗表演巡游中,集中展示了兴宁区传承多年的民俗文化活动。作为历史商业大区,兴宁区几乎月月有节庆,且与商业活动联系紧密,新年开市游街、正月初五接财神、二月二祭城隍、五月十三关公磨刀祭等一系列民俗节庆,每次举办都吸引数以万计的市民和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