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养老服务业的现在和将来
发展养老服务业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孟子有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宁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随着南宁市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已是刻不容缓。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办学办养老等,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深入调查南宁市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南宁市的养老服务产业,提出一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南宁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南宁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85.64万人,比2000年增加20.1万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8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29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71个百分点。预计2015年底,南宁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4%左右,2020年比例将会更高。这说明南宁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南宁市人口老龄化不仅对南宁市的人口结构带来重大影响,也对南宁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二、南宁市养老服务业的现状 近年来,在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南宁市初步建立了一批老年人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难的局面。民政部门资料显示至2015年11月,南宁市有各类养老机构990个,其中:国家办的福利性养老院12个、光荣院7家,集体办敬老院108家、农村五保村818个,民办养老机构45家。除国家办的养老院有一定的规模、专业性比较强、服务质量较好之外,其他养老机构规模小、档次低、服务质量不高。据调查南宁市国家办养老机构平均床位为184张,集体办养老机构平均床位为12张,民办的养老机构平均床位为123张。
(一)养老机构初步建立 机构档次低 服务质量不高。
(二)投入不足。 近年来,南宁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正在兴起,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
养老服务主要是围绕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需求来提供服务,包括家庭病床和护理、健康咨询、康复中心以及提供医疗护理等。根据调查,目前南宁市的养老服务主要可以分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日间照料等。受传统观念影响,居家养老一直是南宁市养老的主要模式。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由子女或亲属提供养老服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承担的压力将越来越大。目前,城乡家庭日趋小型化,老年人同子女分开居住趋势越来越普遍。即便在农村,子女外出打工现象十分普遍,子女长期在身边伺候父母现象也越来越少。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形成了所谓“4-2-1”型的家庭结构,即2位青年或中年人组成的家庭,只有1个子女,却有4位老年人需要赡养。作为独生子女父母这一代,他们大多数面临的是“4-2-1”型的家庭结构,一方面要抚养子女,一方面又要赡养老人,这无疑给这一代人带来了沉重的家庭生活负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对生活服务、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强烈的需求,需要更多的悉心照料以及专业的护理服务。因此,有一些老年人选择了机构养老服务,即在各类老年养老机构居住养老。但截至2015年11月,南宁市共有养老机构990个,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的养老机构为1个;养老床位17021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床位为15.47张;收养老年约8500人,仅占南宁市60岁以上人口的0.007%左右。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从医疗保障来看,南宁市目前没有一家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老年人医院,老年家庭病床少之又少,医疗服务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各级对发展养老服务业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财政实力不足,投入少,导致南宁市养老服务业存在着资源稀少、设备陈旧以及养老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预计到2015年底南宁市老年人口将达110万人,假如有30%的老年人有进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那么这一部分的人数为33万人,按平均每所养老机构能接纳100个老人,南宁市需要有3300所养老机构的保有量才能满足养老需要。由此可见南宁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不充分。 由于对发展养老服务业认识不足,没有把发展养老服务业当做一种朝阳产业来培育,政策扶持力度不大,目前南宁市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业比重不高,至2015年11月南宁市民办的养老机构有45 家,占全部养老机构仅为4.35%。
(四)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缺乏。 大部分养老护理员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经验和技能。养老机构中的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缺乏,需要更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或者培训项目,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专业护理人才短缺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护理人员薪资待遇较低,工作强度较大,特别是老年护理员的工作难度更大,因此导致专业护理人员非常缺乏。
三、南宁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功能的养老机构。
“十三五”期间南宁市养老服务业应从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二是建立完善老年福利制度。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老年人,政府负责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提供无偿的养老服务。近年来南宁市实施了高龄补贴制度,建立和实施了针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三是探索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借、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四是初步形成政府指导、社会支持、民间参与的养老服务设施多元化投资格局。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日间照料、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就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在财政、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扶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运营养老、老年人日间照料、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等设施。五是逐步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依法规范用工,促进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发展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养老产业发展力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龄人口各占比重分别约为80%、10%和10%。到2020年养老机构数由现在的每千名老年人口1个提高到5个。机构养老床位要从目前的每千名老人15.47张提高到每千名老人30张。
四、发展南宁市养老服务业的一些建议 从上述南宁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南宁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也折射出南宁市发展老年服务业潜力巨大。发展老年产业也有利于南宁市在面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之际扩大投资、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推动南宁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政府增加财政补贴和投入,增加有效供给。 当前南宁市养老服务中,无论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都面临“僧多粥少”的紧缺局面。一方面政府在公办养老机构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上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另一方面南宁市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小,水平底。因此政府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养老服务规模稳步提升。
(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到养老服务业,培育和发展非营利老年服务组织。 在建设用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办养老机构、发展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有效供给。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社区老年服务提倡走社会化道路,政府可以通过培育和发展各类非营利老年服务组织,通过向此类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与服务。为此,相关部门可以考虑简化注册手续,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和融资的激励机制,通过公建民营、资金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机构与个人投身养老服务事业。
(三)积极推广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方式。社区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服务、日托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可以说,社区居家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的困难,又解决了机构养老亲情淡薄、环境适应障碍等问题,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四)是构建面向不同群体、多层次、专业化的社会养老机构。 当前南宁市社会养老机构存在经营方式单一、服务专业性不高的问题。今后社会养老机构要树立专业化分工的意识,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条件建立相应的养老服务机构。这样有利于减小机构内养老群体的差异性,也有利于群体之间开展一些社交性、娱乐性的活动。
(五)加快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步伐。 通过院校培养、在职教育、岗位训练等多种途径,使为老服务的人员都成为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服务技能的专门人才。努力把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职称评聘体系建立起来,大幅度提升老年人福利服务事业的专业水平,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给予工资补贴,专业培训费用由政府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