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加速“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1月8日,我市召开研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专题会议。会议透露,南宁市将把“海绵城市”建设列为2015年度工作重点之一,全力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推动打造“绿城”和“水城”,为南宁市迈向“海绵城市”目标奠定了极佳的生态本底。市长周红波表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实践,更是城市规划、建设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宝贵契机,必将全面丰富和提升南宁“山水城市”的品质与内涵。
会议着重讨论了南宁市申报“海绵城市”试点工作方案,分析了南宁“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优势与条件,并探讨加速“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举措。《方案》还提出了南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从2015年至2017年,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内河水系等具备改造实施条件的区域和项目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同时,南宁市还拟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对相关小区、学校和“绿色屋顶”等项目实施政策奖励。
何谓“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倡导的新模式。2014年10月22日,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南宁市为何对“海绵城市”情有独钟?在会上了解到,南宁市建设“海绵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海绵城市”的理念更与南宁长期的城市发展战略“不谋而合”。此前,由中央多部委组织的考察组在邕考察“海绵城市”建设时曾认为,南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多年的“绿城”“水城”建设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极大提升,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极佳的生态本底。南宁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任人在汇报试点工作方案编制情况时也表示,南宁市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以及近年来开展的治水规划和内河补水、湖塘清淤、河道拓宽、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实践,都为“海绵城市”试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建设“海绵城市”,南宁市城市发展从理念到实践都将受益颇多,既是对南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有效检验,也为南宁加快改变传统排水理念,改进排水防涝措施和方法,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宝贵契机。一方面,有助于解决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雨涝灾害等问题,减少对城市居民造成的影响,增强南宁快速城市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地区自然生态调节能力。另一方面,为解决南宁“水问题”提供新思路:有利于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衡问题,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此外,还也将引领南宁未来城市治水的新方向:推进由灾害管理向资源化、生态化管理的转变,引导“海绵城市”建设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实现单一手段向全过程管理、综合措施应用的飞跃。
“海绵城市”建设必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此周红波指出,南宁市要以加快推动申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为抓手,认真完善相关申报材料,深刻理解《指南》指导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完善方案,明确任务,落实项目,创新机制,做好整体措施的效率评估。同时,还要做好与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持;要明确分工,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试点方案;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强化协调,科学统筹,确保“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扎实有力推进。
市领导韦力平、张小宏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