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医改一周年 创新服务理念改善就医体验
市八医院围绕群众需求推出系列优质诊疗服务。图为双定镇群众住院期间得到妥善护理。
2017年5月1日,南宁市医疗事业迈出重大一步:全市辖区内32家(其中市级医院13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启动,辖区部队、企业医院同步参与改革。
医改一年来,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破坚冰、解难题、建机制、促联动,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如今,南宁市亮出了一份切切实实、成效明显的成绩单。
破除多年“以药补医”机制
医改以来,全市32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并同步调整了1698项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降低检查检验项目价格,适当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诊疗诊治、手术、护理等项目价格,引导医院更加重视人才、技术的价值,更少依赖大型设备检查。改革1年来,辖区内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约8.6亿元,其中市属13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约1.7亿元;减少检查检验费用约6000万元,其中市属13家公立医院减少检查检验费用约1700万元;市级公立医院药占比从33.3%降到28.9%,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从27.35元降到22.48元。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2017年以来,南宁以市级三级医院和三级专科医院为牵头,全市组建了6个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达197家,医联体覆盖了所有县区。医联体上级医院向下级医院派出管理、专家团队231批次、专家下沉38770人次、指导帮助下级医院开展新技术36项,上级医院下派专家完成诊疗47818人次,开展手术1135例次,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1496次,义诊7279人次,教学查房1313次,示教手术130例,开展学术讲座671次。
分级诊疗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一年的改革,我市初步建立了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双向转诊初显成效,下级医院上转病人5万多人次,上级医院下转病人7000多人次,上转患者均受到优先诊疗、优先检查等。远程医疗稳步开展,一年来全市开展远程医疗(包括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总次数达3万多例次,仅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开展远程心电诊断2万多例次、远程影像诊断5000多例次。
创新服务理念改善就医体验
我市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个关键,一方面加快推进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了市级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完成了160多万人口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初步实现市级13家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查互认;另一方面,指导各医院开通院内WiFi、手机APP等信息平台,方便患者网上预约、挂号、查询及支付结算,目前市三级医院均已开通“掌上智慧医院”等信息平台,实现移动预约挂号、查阅报告、在线支付等。
门诊及住院次均费用增长
人社部门将调整后符合规定的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改革后各市属公立医院门诊及住院次均费用同比分别增长3.4%、7.6%,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实现医院新旧运行机制(从以药补医变为以技补医)转换的同时,没有明显增加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编辑:黄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