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坚持生态优先 加快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
碧水蓝天美丽南宁。 记者潘浩 摄
坚持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支撑我市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最大优势之一。出行越来越方便,设施越来越完善,环境越来越舒适,这是市民对南宁城市建设的普遍感受。不出城享生态之美,居闹市乐花香之怡。让首府天更蓝、水更净、地更洁、空气更清新……今年南宁市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过程中,将倍加珍惜南宁的碧水、青山、蓝天,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推动绿城品质升级,走出一条具有首府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
随着扬尘治理持续深化,南宁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图为南宁市区一混凝土搅拌站干净整洁无扬尘污染。记者段柳健 摄
提升扬尘污染专项治理成效
●报告摘要
要狠抓大气污染治理,提升扬尘污染专项治理成效,使“南宁蓝”保持常态,确保空气质量在省会城市保持前列,力争进入全国重点城市前十位。
“中国绿城”是南宁市的金字招牌,“蓝天白云”是南宁人的天然福利。 当你漫步南宁街头,不时会看到高举手机的仰望天空者;当你打开微信朋友圈,总会被一幅幅蓝天白云照片刷屏……
去年,南宁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大气治理实现“一升双降”。自治区下达南宁市的PM10控制目标是67微克/立方米,PM2.5控制目标是40微克/立方米。截至去年12月31日,南宁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AQI优良率)为95.1%,比2015年提高6.3%,其中优149天,良199天,轻度污染17天,重度污染1天。PM10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13.9%;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12.2%。12个月中,有6个月(5、6、7、8、10、11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创下2013年南宁市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其中,5、6、7、11月进入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十佳。
“报告令人振奋。目标已经明确,今年我们要以全力打造南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为核心,继续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巩固‘天空蓝’。”市环保局局长韦好鹏表示。
一是抓源头,着力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建筑工地、道路(消纳场)、堆场及园林绿化工程控尘标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对各行业开展标准化建设
二是抓重点,继续深化专项治理。一是工业排放方面:充分发挥在线监控的作用,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对工业污染源进行排查,发现新增污染源要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基本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小锅炉。二是机动车尾气方面:落实2017年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国五,完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年度任务。
三是扬尘治理方面:建立PM10防控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建设工地扬尘、道路扬尘、消纳场扬尘、堆场扬尘和园林绿化用地扬尘等五大污染源治理,源头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四是餐饮油烟和农业污染源方面:继续开展对餐饮行业油烟整治,督促业主安装油烟治理装置,加强农村秸秆禁烧工作,探索将餐饮油烟(包括露天烧烤)投诉量及露天焚烧垃圾点纳入城市综合考评系统。
BRT开通前最后的测试。 记者段柳健 摄
全线开通的地铁1号线迎来2017年春运客流高峰。 记者赖有光 摄
继续抓好城市路网建设
●报告摘要
要抓好城市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东西向快速路、青山大桥等一批城市道路、立交、桥梁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确保地铁2号线开通试运营,加快推进3、4号线建设,全力推动2号线东延长线和5号线开工建设。
去年4月30日,备受市民关注的,包括机场第二高速、良庆大桥、玉洞大道在内的一批重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式建成通车,项目将进一步助力五象新区路网的“高速”发展。
这是南宁市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一个缩影。轨道交通1号线去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试运营,成为全国首个开通地铁的自治区首府城市。南昆客运专线年底全线开通,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南宁至玉林段完成,我市通往昆明、玉林动车开行,高铁通达性将大大增强。民族大道改造提升工程、良庆大桥、机场第二高速、沙井—南站立交桥、玉洞大道工程、会展中心扩建一期工程、南宁市环城高速公路收费站迁建等项目建设完成,我市交通环境再获升级。
南宁城市宜居功能日臻完善,如何让城市品质再上台阶?市城乡建委主任韦杰鹏表示,今年要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必须要加快形成一个“运行有力,疏解有方”的交通格局。
首先,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通过路网建设,如地铁1号线西段、2号线、3号线、4号线的建设和5号线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BRT快速公交线路这些项目把城市的框架拉开,让城市建设更加契合总体规划,符合中央、自治区党委对南宁定位的要求。
其次,打通南宁市的“断头路”,今年继续开展“断头路”征地拆迁攻坚战,打通一批“断头路”。
再次,畅通南宁市的城市道路,南北向道路重点推进凤凰岭路改扩建、高坡岭路、蓉茉大道北延长线等,加强重点片区南北向之间的联系;东西向道路重点推进凤岭北路(快环—高坡岭路)等建设。使南宁市主干道、次干道、细小的道路形成循环式的道路,提升南宁市交通的疏解能力。
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
●报告摘要
坚持治水、建城、为民主线,加快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要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注重城市特色塑造,加强城市设计。深入推进邕江综合治理,高标准打造“百里秀美邕江”景观带,展现特色鲜明的滨江城市风貌。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努力通过试点验收。整体改造城市内河水系,年内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如今邕江两岸正在演绎美丽蜕变:站在邕江综合整治示范段(孔庙段),凉风扑面,孔庙近在咫尺,远眺可见青秀山龙象塔,新建的孔庙广场也显现出靓丽的姿容。
去年,南宁市围绕加快建设“四个城市”总体目标和“治水、建城、为民”的工作主线,以加快推进全市水环境治理。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加速推进,自治区党校—三岸大桥段完成建设,清川大桥—五象大桥段全线开工,完成年度投资3.9亿元,完成率78%。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工程、青秀山兰园景观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完工,海绵连片效应初步显现。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见成效,消除或基本消除朝阳溪、那考河等15处约43公里河段黑臭水体,占黑臭水体总长99.4公里的43.3%,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考核指标。
治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市民生活更加方便、舒心、美好。同时,水环境治理工作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宜居宜业环境的重要内容。
“我们全面贯彻落实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治水、建城、为民’的工作主线,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督查力度,克难攻坚,推动水绿融合发展,提升首府生态宜居水平。”南宁市内河管理处主任、海绵水城办常务副主任冯步广说。
加快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开发。推进中心城区55公里岸线整治出效果,实施精品示范段、江南滨江休闲公园和邕江滨水公园提升工程,开工建设老口航运枢纽—清川大桥、三岸大桥—邕宁水利枢纽段项目。加快推进邕宁水利枢纽建设,争取年底前库区具备蓄水通航条件,2018年10月完成建设,打造百里秀美邕江。
继续强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攻坚。加快推进54.6平方公里示范区项目及海绵片区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计划203个项目基本开工,竣工率争取达到65%以上,实现示范区整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的目标,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黑臭水体整治PPP项目开工,年底基本消除99.4公里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快推进内河流域治理PPP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沙江河流域治理PPP项目,年度投资5亿元。水塘江、心圩江流域治理PPP项目6月底前实现开工。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报告摘要
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重点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提高生态经济比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重点对有色金属、建材、茧丝绸等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提升,推进广西—东盟经开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
从俄罗斯到玻利维亚,从东盟国家印尼再到缅甸,多达138家的国内外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废水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都是来自同一家中国企业。
“我们就是要以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与世界最大的荷兰帕克公司展开竞争,改变其一家独大的局面。”曾经的豪情壮语,在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身上已变成现实。
根据测算,“十三五”期间,全国环保产业总投资将达17万亿元,可以说这一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生态产业方面,南宁有基础、有资源、有优势、有条件。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成为广西环保行业创新的佼佼者,并于2015年初正式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实现广西创业板“零的突破”。广西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项目于2016年5月9日正式落户东盟经开区,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是自治区和南宁市贯彻落实“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倾力引进的一项重点项目,对于南宁市乃至广西打造水性高分子材料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南宁如何全力打好“生态牌”?南宁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洲表示:“发展生态产业方面南宁有基础但仍较为薄弱,如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还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他建议,发展生态产业要注重科技创新,落实企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科技型企业,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进一步促进南宁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
报告提出“推进广西—东盟经开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对此,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熊瑞光表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以及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优势,造势而为,从四方面着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全力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园区内已建成处理能力5万吨/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1座,建成污水管网118千米,雨水管网125千米,核心区内已实现雨污分流,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5%以上。集中供热项目现已具备对外供热50吨/时的能力。管道燃气已实现主要道路及居住小区全覆盖。
加快生态产业聚集。以广西南宁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建立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以太和·自在城项目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健康产业,打造南宁国际文化旅游休闲服务聚集区,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依托已入驻东盟经开区的“一院三站”(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桑蚕总站、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水果总站)的雄厚科研力量和技术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促进农业示范园关联产业聚集,大力打造“广西—东盟现代农业硅谷”等。
全面实施循环化改造。面对影响当前进一步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开发区以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为契机,加快实施循环化改造,围绕产业上项目,立足项目延长拓展产业链,提高产业聚集度,做强做大主导产业。
打造宜居宜业山水园林城。以建设好山好水好人文、宜居宜业休闲生态型新区为目标,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注重产城融合、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致力将开发区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在绿城大地上,发展生态经济的道路,渐行渐稳渐远。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