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工商局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文明创建获殊荣 文明窗口新形象
——南宁市工商局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综述
2月28日,南宁市工商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市工商局在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工商职能工作深度融合,以打造文明高地为主线,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每一个登记窗口、每一次监管执法、每一项维权调解的具体工作中,与首府人民一起为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做出了积极贡献。
着眼群众满意 打造文明窗口
工商部门是窗口单位,与百姓生活联系紧密。市工商局在工作中以便民惠民的具体行动,擦亮服务群众的文明窗口。
青秀万达广场开业前3个月,数百名商户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入场,集中办理工作量大,时间紧迫。青秀区工商局获悉后,派人实地调研考察,给商户进行培训,并开通了“绿色通道”,定时、定人为万达商户办理手续。
“开业前20多天,所有商户的证照都办好了,确保了我们按时开门营业。”南宁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学荣说,点对点的服务不仅帮助了企业,也方便了商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市工商局还把文明礼仪、微笑服务作为各个登记窗口的工作标准,设置导办台、扩展等候区,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为群众提供贴心的服务体验。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后,工商窗口工作量同比增长3倍,平均每人每天接待100多人次,在人员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工商干部任劳任怨、加班加点,确保每一名办事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们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文明创建成败的唯一标准,高效办事、热情办事、廉洁办事、专业办事。”市工商局局长周序喜说。
着眼诚信公正 打造文明市场
诚信是文明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基本品质。市工商局从诚信建设和文明监管这两个基本点出发,多措并举创建诚信市场,提升法治文明水平。
市工商局率先把信用监管应用到农贸市场综合治理之中,制定了全区首个《农贸市场失信行为惩戒暂行规定》,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创新诚信建设载体,发布农贸市场红黄榜名单,将13个管理较好的市场列入红榜,9个较差的市场列入黄榜,还评选表彰了7个“星级市场”和1500户“诚信经营户”。
消费维权是民生工程,群众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体现了一个消费市场的文明程度。市工商局12315中心是全市消费维权的“金字招牌”,接线工作量大,仅2014年就受理处理咨询投诉举报5431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11.1万元。忙的时候,每个接线员一天要接听100多个电话,但是她们从无怨言,默默奉献,一年365天,12315热线从不间断。
市工商局还在全市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836个,在35家大型企业、商场开通了“消费和解绿色通道”,开通了全区第一个12315消费投诉微信公众号,让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找到12315、消费纠纷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合法权益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保护。
着眼工商文化 打造文明队伍
干部的文明素质奠定了一个单位的文明基石,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市工商局形成了以“忠诚、求实、清廉、和谐”为核心价值的工商文化。
在服务窗口的工商人员,几乎人人都是业务多面手。马娟就是注册分局服务窗口的一名业务骨干,她说:“在登记窗口工作快10年了,及时为企业解决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我的职责。”
讲堂是学习提升的好地方,南宁市工商局通过每月举办道德讲堂,以生动的事迹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营造崇德向善的工商文化氛围。通过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廉政文化长廊,形成了持续“辐射”核心价值观的工作环境,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
市工商局还开展了最美市场监管人员、最美消费维权卫士评选活动,定期组织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2014年组织630名党员进入53个社区,征集兑现微心愿576个。
文明单位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市全体工商干部决心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让文明之风常在,让文明之气长存。 (记者 田艳)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