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建设海绵城市 打造宜居环境(组图)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青秀山兰园。
6月3日,南宁市迎来大暴雨,全市出现了9个内涝点,而曾饱受积水内涝问题困扰的南湖公园面临着大暴雨的压力,却依靠雨水收集系统的顺畅排雨,在这场大暴雨中吐纳自如。大雨过后,改造后的地面难觅积水踪影,不少市民仍如往常一样在公园道路上散步休闲。
过去,南湖公园曾饱受积水内涝问题的困扰,如今的变化源自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而南湖公园的建设成果更成为广大市民憧憬的样板。
2015年4月,南宁市获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评定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并提出了“治水、建城、为民”的理念。一年过去,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已启动海绵项目累计178项,完工项目65项,在建项目50项,前期项目63项。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实践,南宁市努力让每平方米绿地都能充分发挥海绵化作用,并逐步形成了专家及上级部门认可的阶段性“南宁做法”。
【结合本地特色探索可复制模式】
如果仔细观察,你一定会发现身边的一些现象:很多道路中间绿化带是高于地面用水泥砖块铺装的一个狭长地带,仅仅树根周围露出一小圈土。种植在这种绿化带中的树,靠自然的雨水往往“喝不饱”,要靠人工浇灌。
一些生活小区出于景观设计和快速排走雨水等考虑,建了很多凸起式的缓坡绿地,每当降雨来袭,雨水顺势流到平地下面敷设的下水道。
也许这样的状况你已司空见惯,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优质的排水解决方案,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修正这类做法。
2015年4月,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公布,作为试点城市之一,有着“中国绿城”之称的南宁启动了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正式拉开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帷幕。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离不开独具匠心的谋划和科学合理的决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对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结合南宁实际,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工作,先后出台了6个政策措施和6个技术标准规范。《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荐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和《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两个重要的文件的印发,明确了要在全市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确定了各项重要任务和目标及配套的资金、政策等保障措施,对全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维护提出了全面要求。我市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54.6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年径流污染控制率(SS总量去除率)不低于50%的总体考核目标。
按照要求,南宁市以穿过市区的邕江为主,划定了54.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域。其中,邕江以北大部分为现状建成区,面积为37.6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将以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为主,并兼顾年径流总量控制;邕江以南为南宁市正在重点打造的五象新区,面积17.92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新建地区,重点探索年径流总量控制,兼顾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根据《南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5—2017)》,2015年—2017年,南宁市拟投资87.71亿元,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内河水系等具备改造实施条件的区域和项目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建设200多个示范项目和项目包,以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实现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海绵水城办主任张沛表示,在示范区域的选择上,南宁充分考虑了与城市特色相结合,并探索可复制的模式。
【实现海绵功能与社会效益统一】
今年3月,石门森林公园的樱花吸引了大批踏春赏花的市民。令人惊喜的是,石门森林公园比以前漂亮了,废旧游泳池改造成叠瀑景观,原来单调的草坪变成了雨水花园、旱溪景观……
原来,石门森林公园进行了海绵化改造,这块新打造的“海绵体”成为南宁打造海绵城市的又一范本。市民对石门森林公园的海绵化改造非常满意。今年樱花季,石门森林公园游园人数大约40万,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倍。
“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通过构建立体化的‘海绵系统’,使城市变成容量巨大的‘蓄水池’,减少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市海绵水城办高级工程师秦德全告诉记者,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渗、滞、蓄、净、用、排”6个字是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措施。
在青秀山兰园,一株株怒放的兰花映入眼帘,水雾缭绕,美不胜收,“怀石叠瀑”“空中花园”“翠屏兰香”“兜兰花瀑”等景点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自然蓄存”“收集利用”的建设理念。改造后的青秀山,已经成为了南宁一日游必去景点,2015年12月—2016年2月,青秀山游客量为100.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的7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43.3%。
青秀山兰园及北门区自然积存储蓄雨水能力1.39万立方米,可接纳客水量0.42万立方米。通过水资源水量平衡计算,每年回用水量(替代自来水用量)24.3万立方米,净化后雨水回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冲厕,雨水收集利用率17%,每年节约水资源成本约200万元。
石门森林公园、青秀山兰园是南宁打造海绵城市试点的一个缩影。根据《南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5—2017)》,安排海绵项目总数203项,截至目前已启动海绵项目累计178项,完工项目65项,在建项目50项,前期项目63项。完成了青秀山兰园(一、二期)及北门区项目、青秀湖东段工程、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项目、广西体育中心海绵化改造、石门森林公园海绵化改造、南湖环湖路海绵化改造、示范区内中小学海绵化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
这些重点项目使南宁海绵城市建设初具雏形,在满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余,同时具备内涝防治的海绵功能。
【初步形成阶段性“南宁做法”】
万米桂花溪谷、千棵朱槿水岸……南宁市民很快就可以一睹被称为“国内最长桂花景观”的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的芳容啦!目前,园区内景观已初具规模,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色。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现已完成80%左右,有望在年内建成。
未来的那考河湿地公园将 “色”“香”“味”俱全,显现出柳绿桃红、水清岸绿的湿地公园景观。
“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是南宁市在打造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极具典型性的一个示范项目。” 市海绵水城办常务副主任冯步广说。
首先,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作为申报国家PPP示范项目的第一批重点项目,是广西首个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建设项目,也是全国首个运用流域治理进行水环境治理的PPP项目,实现了城市生态治理投融资模式的制度创新,为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运营模式。
其次,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通过将海绵城市理念与流域治理进行深度融合,以汇水分区为单元进行划分,进行治理。通过将流域内多个项目产生的雨水引入那考河湿地进行消纳,经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后排入河道,以此实现海绵碎片连体化的目标。简言之,除了常规的河道整治手段,那考河整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引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通过设置大量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植草沟等“海绵体”,对雨水进行自然调节。
作为南宁市海绵城市示范性项目,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在进行海绵化改造的过程中兼顾提高内河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事实上,在打造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南宁强化黑臭水体治理,规划流域性海绵设施。根据《南宁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中构建治污为本、科学保护、健康和谐的内河冲沟水环境保护与修复体系。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以“削减总量、改善水质、营造景观”为主线,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标准,控制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修复河湖系水生态系统。
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南宁市不仅先试先行PPP投融资建设模式,还积极探索统筹布局形成连片效应的建设思路,总结形成“南宁做法”,即通过雨水“断接”等技术使雨水“分散开、慢下来、吸进去、降污染”;引入绿地周边“客水”,发挥绿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作用,对城市河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管网综合整治,强化灰色基础设施功能,增加绿色基础设施,有效削减径流污染,采用流域治理思路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在对以石门森林公园为主的公园绿地、公共建筑、道路立交、既有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南宁还边学边做边总结,将石门森林公园及周边小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竹溪立交桥、市人大连片建成约1.6平方公里的区域,涵盖公园绿地、公共建筑、住宅小区、道路立交四大类型项目。
南宁市计划今年继续往东南方向延伸,通过越秀路南侧的居住小区、越秀路小学的海绵建设,与已建设完成的青秀湖东段工程、青秀山兰园(一、二期)及北门区连成一个约8.9平方公里的大海绵体。
冯步广认为,南宁市在打造海绵城市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为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形成了可复制的模式,如实施那考河、青秀湖东段工程,强化流域治理,提高内河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强化连片效应,扩大海绵建设整体效果,如石门森林公园周边片区的改造;强化便民设计,实现海绵城市社会效益,如南湖公园环湖路的改造等。
从一年多来海绵化改造和工程实践来看,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广大市民中逐步从接受到理解、支持,社会反响越来越好,被各界广泛认可,先后有区内外50多个(次)城市前来考察学习。
【继续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攻坚战】
实际上,海绵城市的本质就是要改变传统城市的建设理念。传统城市习惯于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则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响发展模式。
“这一理念应该成为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发展中,而不是仅在一个示范区域或者某一项目中落实。”张沛说。
在张沛心中,有一幅海绵城市的居住图景:“海绵城市的建设关系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雨水得到有效利用,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都可以得到缓解,整个城市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下一步,南宁将继续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攻坚战。结合我市一年两期的城市建设计划,梳理、编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倒排计划,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按高标准、高要求对项目海绵指标进行把控,在项目推进中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及时解决项目存在问题,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到2016年年底海绵示范区内累计开工项目70%以上,累计竣工率达到50%以上。2017年基本完成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实现示范区试点建设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生态系统的海绵化建设与改造,逐步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果,力争到2020年实现20%以上建成区就地消纳利用70%降雨的国内领先水平,有效提高城市防洪防涝能力,并基本确立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体系。
本版图片均由市海绵水城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