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组到南宁市督查指导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
图为自治区普查组、南宁市普查办听取隆安县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汇报
图为自治区普查组、南宁市普查办观看横县城东粤剧团粤剧表演
图为自治区普查组、南宁市普查办与横县河塘村师公戏团成员合照
为推进广西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科学、规范进行,根据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办公室工作部署,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督导员刘世臻带领第二普查组于4月中下旬到南宁市进行实地普查,深入六县及邕宁区检查指导普查数据资料采集工作,督查具体情况。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高度重视,由南宁市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办公室牵头,协同做好督查工作。
据初步普查情况,南宁市现有粤剧、邕剧、壮族采茶戏、丝弦戏、师公戏、傩戏、壮歌剧等7种地方戏曲剧种。其中,粤剧、邕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丝弦戏、壮族采茶戏、师公戏已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傩戏、壮歌剧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普查组先后赴邕宁区、隆安县、武鸣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横县实地普查,通过普查发现,南宁市各县区戏曲剧种特色鲜明,如邕宁区壮族采茶戏道具较为简单,只有彩带、花扇、钱鞭等,但以载歌载舞的喜剧、闹剧形式,体现民间艺术的朴素和原始意识;隆安县古潭邕剧在唱腔和剧目上吸收桂剧、粤剧的艺术因素,以西南官话为主,兼收并蓄白话、民间俗语、谚语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邕剧表演形式;武鸣县覃李文艺队粤剧剧目表演,结合地方语言特色及人民群众需要,以壮话形式演唱粤剧,贴近当地生活,生动有趣;宾阳县丝弦戏在当地发展活跃,受众面广,融纳多种剧种唱腔曲目、汲取小调杂曲与各民族音乐艺术精华,又不失本地丝线戏特色;马山县师公戏团数量、人员多,遍布马山城乡各地,逢民间节庆活动,皆上演师公戏以增添光彩。总体而言,南宁市地方戏曲剧种呈现出种类多、分布广、剧团多、传唱人多、演出广、观众多的特点。
在普查工作总结座谈会上,刘世臻组长充分肯定了南宁市开展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从市级至各县(区)的领导及普查工作人员皆重视此次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进度快,已基本摸清南宁市地方戏曲剧种的“家底”;参与普查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性高,开展普查工作较为全面、彻底。普查组还向南宁市普查办赠送了一套中国戏曲丛书,以便南宁市普查工作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地方戏曲剧种的识别工作。
通过此次县区督查,市普查办也发现了南宁市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促进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的专项资金,对地方戏曲传承缺乏统筹规划;地方戏剧团人才队伍断层现象十分突出;民间戏剧团演出设备、服装、道具落后、缺失;地方戏曲演出场地、平台少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市普查办将结合自治区普查办普查组的建议,进一步汇总研究,提出可行性措施,为全市地方戏曲振兴发展提供参考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