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创佳绩
参与志愿服务,迎接体操世锦赛。
孩子们在西乡塘区坛洛镇乡村学校少年宫棋牌室开展活动。
“洒扫应对”活动培养学生从小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坛板坡实现了道路硬化、美化。
“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直播节目现场。
南宁街头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宾阳县的炮龙节树立了地方文化品牌,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第三届南宁市道德模范、美德少年全体合影。
各界干部群众参观韦曰坚展馆。
市创城办人员骑行在葛村路上巡查。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田艳 杨乐)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公布第四届及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南宁市继2009年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1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后,再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实现“三连冠”。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首府南宁各界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荣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以解决民生为切入点,全面深化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采取一系列利民惠民有效举措,让百姓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市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引领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俱进,在创建过程中,全市人民为创建付出努力,是创建的主体,也是创建的受益者。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建设美丽南宁的具体实践,是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就是抓发展、抓形象、抓民生。”2014年7月30日,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余远辉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巩固深化文明创建成果,以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为指导,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
南宁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这与南宁创建文明城市有着扎实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是南宁多年来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涵养出来的一种文明自觉、一份文明自信。
文明精神融入城市血脉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人们心中,外化于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使文明的血脉融入城市。
我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在广大市民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精神坐标 春风化雨育风尚
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内,孩子们的诵读声整齐划一。学生王梓含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早已熟记于心,朗朗上口。
在景区,南湖公园、金花茶公园建成了“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园;在广场、工地围挡、LED电子屏、楼宇电视、宣传展板,价值观的内容“抬头可见”;在媒体,重要版面、黄金时段、显著位置, 处处述说着关于价值观的“故事”——“24字”融入了大家的生活中。
2013年以来,我市还组织理论宣讲团、大众宣讲团成员开展核心价值观宣讲185场次,开展了《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漫画图册征稿活动,举办了两届“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创作大赛。
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我市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制定实施了《南宁市民文明公约》《南宁市民“八不”规范》《南宁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城乡居民文明卫生公约》《文明交通“四让”》等市民行为规范。
在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和文明社区、食品药品企业、窗口单位、学校班级等建设“道德讲堂”,定期开展讲堂活动。目前,全市已完成250多个“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在南宁孔庙、青秀山风景区建设南宁市“道德讲堂”总堂,举办60多场总堂活动;各县区、开发区也设立总堂。2013年以来,全市文明单位、社区、企业、学校共举办“道德讲堂”5000多场次,逾30万人次群众和100多万人次师生参加了讲堂活动。
志愿服务 绿城南宁新名片
无论是在“两会一节”的活动中,还是体操世锦赛的赛场内外,南宁志愿者的形象和服务始终得到中外嘉宾的一致赞誉。在南宁各类大节大会、大型活动中,绿城志愿者向外界展现了现代南宁、和谐南宁、文明南宁的良好形象。
“这座城市需要我们付出爱心和热情。虽然辛苦,但也收获了快乐。”志愿者韦瑞珍认为,每个市民都是南宁的代言人,南宁人的热情质朴就是对这座大爱之城的最佳诠释。
我市还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不仅逐步完善了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奖励办法,还将每月的首个星期六定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日。另外,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还在全市组织党员“微心愿”活动;团市委、市妇联等在47个主要路口、112个公交站点,每天组织近500名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开展文明引导活动;各城区、开发区在社区大力组织“美丽妈妈巡逻队”“美丽大使”“社区五老志愿服务队”开展巡逻和劝阻活动。
南宁市还建立起“南宁志愿者网”,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的有效衔接,目前全市网上注册志愿者达30多万人;全市结合式志愿服务站和独立岗亭式城市志愿服务站数量达380多个;206个社区志愿服务站与机关单位结对共建;构建“社工+志愿者+社区”的志愿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普及志愿理念、培育志愿文化;高新区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2014年为农民工子女送去书籍及体育、学习用品近3万元。
南宁市以大力培育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为抓手,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效应,如“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朱槿之约”巾帼志愿服务队;南宁经开区“百支志愿服务队”,按行业分类志愿服务覆盖辖区机关、企业、学校;江南区“莫丽英”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仁爱”志愿服务队、南化集团公司电器维修志愿服务先锋队、五一中路社区“玉芳”文体志愿服务队、江西镇“一米阳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宾阳县“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邕宁区“社区管家妈妈队”等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和大批优秀志愿者在各个岗位上不断涌现,2013年以来,共有10名志愿者和3个志愿服务组织获评自治区优秀志愿者和自治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羊建明等40名志愿者获评南宁市首批五星志愿者,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未成年人 健康成长环境好
我市扎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2011年5月,南宁市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洒扫庭院开始体验劳动,从生活礼仪开始学会谦恭待人。南宁市桂雅路小学以“绿色兑换”和“博雅文化”两项活动为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贵于品 雅于行”;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将“洒扫应对”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有机整合。目前,“洒扫应对”活动范围从义务教育拓展到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从63所示范学校推广到全市3000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成果得到中央文明办的肯定。南宁市先后6次在全国会议做经验介绍,《全国精神文明报》也专版介绍南宁市的经验,“洒扫应对”已经成为南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品牌项目,在全国发挥着示范、辐射的作用。
2011年起,南宁市对马山、隆安、上林等3个贫困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费营养午餐,2013年春季学期起实现学生营养午餐六县全覆盖,此举惠及40万学子和他们的家庭,使许多农村孩子不用为一顿午饭而翻山越岭赶回家中。
建好用好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站)等场所,服务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书画展示、竹竿舞表演、板鞋竞技……西乡塘区金陵镇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让农村未成年人也可以像城里孩子一样到少年宫参加兴趣班、学习各种技艺。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成为我市各县区传承本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的有效载体和加强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目前,全市12个县区都建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都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形成了市—县区—学校的三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在中央文明办的支持下,南宁市已建成35所获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同时,南宁市还启动了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在前三年试点建设的基础上,2014年投入260万元,建成了65所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全市所有乡镇中心校全覆盖。
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市文明办连续七年开展“未成年人流动剧场进校园”“未成年人传统健身游戏大赛”,同时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实施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好事项目。团市委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举办“陪伴·成长”系列讲坛,开展“心灵成长”体验活动,建设“南宁市青少年成长驿站”,打造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平台。市妇联以“双合格”家庭教育活动为平台,大力推进家庭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屯。市关工委长期开展“空中家长学校”“我与专家面对面”“家庭教育大讲堂”等活动,帮助家长“科学教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市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努力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文明创建成果群众共享
为民多办实事好事,真抓实干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赢得群众广泛支持,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不竭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实施“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和“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三大创建”活动,营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村美路通 整洁有序
2013年5月起,南宁市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在全市乡村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综合整治大行动,推动广大乡村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文明发展之路。设立了“南宁市城乡清洁基金”,全市共筹措和整合资金128.2亿元,其中接受社会捐赠资金2778.76万元。
2013年,良庆区坛板坡在李克强总理的关注下,拉开了全市建设综合示范村建设的序幕,为全市12个生态综合示范村提供了样板,推动全市以点带面拓展延伸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此外,南宁市本级拿出2000万元,各县区财政配套奖补资金857万元用于“美丽南宁”乡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2013年6月以来,南宁市全力推进“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各项工作,在市区划分387个工作责任网格,涵盖了202个社区、170个农贸市场、66个城中村、1333个物业居住小区、1934条道路、53个交通路口。从网格责任、网格联动、网格管理、网格激励问责四大方面提出了网格化管理的具体举措,确保各项管理到人、到事、到天。
我市各县区及市城管局、公安局、工商局、住房局、交通局、城乡建委等相关部门针对重点区域、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针对车辆乱停、摊点乱摆、行人和机动车、非机动车的交通乱象、“三车”非法运营、农贸市场、城中村、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工地乱象等问题重拳出击,严管重罚、疏堵结合,实现了市区环境整洁畅通有序。
“大行动”开展以来,我市保持85%以上的警力投入路面执法,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90万起,责令观看警示教育片22万人次、协助执勤10.5万人次。经过整治,目前路口非机动车守法率达90%,路口行人守法率达85%以上。
立足民生 情倾百姓
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民生和幸福工程,我市在创建过程中努力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不仅赢得了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支持,也赢得了人心、民心。
2014年3月20日,由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直播节目正式开播,目前已播出14期,共有51个单位“一把手”参与问政,节目中曝光的40多个方面100多个问题全部得到了整改落实。节目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注重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强化各部门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促进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推动了南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南宁市每年向社会公众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议,三年来,市政府共投入197.05亿元实施自治区级157个、市级12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如从2012年起,市本级财政每年按每个社区10万元的标准,各城区(开发区)按1∶1的比例配套投入建立社区惠民项目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社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类民生问题。
2012年以来,南宁市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惠民政策,大力推进公交线网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市财政安排1.37亿元鼓励公交企业累计更新1485辆以清洁能源与新能源车辆为主的空调公共汽车。2013年,南宁市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建设,目前已建成106个租赁点,投放4000辆公共自行车,公共自行车使用日均5000次以上,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三年来,南宁市每年都规划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让超过80万的中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南宁市还积极构建社会帮扶体系,实施有关助学计划和助学工程,每年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300多人;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2014将住院医疗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从原来的1万元提高到3万元,减轻了城乡困难群体的医疗负担……一项项符合社情民意的民生工程,让民众共享了发展的成果。
文化传承 文明新风
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从文化惠民工程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推动精品创作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从整治黑网吧、治理黄赌毒到移风易俗,南宁市精神文明创建把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家门口,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我市积极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艺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小康文化示范户”“优秀村(屯)文艺队”评选及扶持活动。其中,2013年南宁市社区文化节,全市150多支文艺队2000多人参加了比赛;“美丽南宁 美丽我行”第一届(2013)“舞动南宁”中老年人舞蹈大赛中,全市298支队伍参赛,参赛人数近4000人。
南宁还积极挖掘和开发传统节日蕴涵的丰富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每个节日突出经典诵读,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连续5年举办了全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形成了村村有阵地、乡乡有舞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的格局。同时,充分尊重地方的民俗民间文化传统,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如武鸣县举办的“三月三”歌圩、宾阳县的炮龙节、上林县的龙母节、隆安县的“农具节”、马山县文化旅游美食节、横县茉莉花文化节等传统节庆,不仅弘扬传统文化,而且树立了地方文化品牌,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用法治思维点亮道德之光
破顽疾,立规矩,树新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的城市环境在变,干部作风在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在变。南宁市持续多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给城市和市民带来的是脱胎换骨的嬗变。
破顽疾 道德利剑挥向道德领域和作风顽疾
——创建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2014年,南宁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了明显成效,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市本级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50.01%;公务出国(境)学习考察经费同比下降0.61%;培训费同比下降33.95%;公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同比下降9.7%。全市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8个,449个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流程,再次提速,审批时间累计减少52.7%。全市公款吃请明显减少、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明显收敛、公车使用明显规范、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机关效能明显提高。
——管住“任性”的脚步,保障马路安全。在南宁,闯红灯罚款不再是机动车的专利,为了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任性”的步子和轮子,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行为处罚暂行标准》,对闯红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处罚,强化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保障出行安全。共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33.8万起,责令观看警示教育片11.7万人次、协助执勤8.93万人次。
——严惩“黑心”食品药品,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查处使用劣质食用油、“地沟油”、不合格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餐盒、乳品及含乳食品、食品添加剂、无证经营、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工地食堂等,促进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拒绝餐饮浪费,响应光盘行动。在南宁市经营15桌以上的1060家餐饮企业开展“不剩饭不剩菜”氛围营造、“文明餐桌行动”专项督查、研究制定剩饭剩菜行为处罚意见的“文明餐桌行动”。引导各餐饮企业动员主动提醒顾客按量订餐,合理消费;主动提醒顾客健康绿色饮食,文明就餐;倡导市民养成“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风尚。
——让“老赖”寸步难行,捍卫社会诚信。2014年,根据中央文明办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八部门会签“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推出惩戒“老赖”措施,南宁市中院依法对“老赖” 发布“限高令”,限制失信人员乘坐飞机和火车软卧,让失信者受限,促使其自觉履行债务,并教育和引导其他被执行人守诚信、讲信用。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老赖”的监督电话,发动全社会来监督“老赖”,共同构筑诚信社会。
——强化空气环境整治,还城市以蓝天白云、山清水秀。广西—东盟经开区为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园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关停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小企业。全市共拆除各类烟囱907根,拆除无照各类锅炉(窑炉)462台,进行清洁能源改造锅炉237台,核发机动车环保标志38.8万余枚,空气治理明显改善,2014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有序推进水环境整治,城市内河河道清淤工程已基本完成,全面排查邕江5个现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严管重罚噪声污染,全市共处理建筑施工噪声投诉10000多件,检查各类噪声扰民地点6000余处,有效缓解城市噪声污染问题。
立规矩 用法治思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伴随着专项教育治理“破顽疾”的过程,精神文明建设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一些“规矩”正在法治框架体系内逐步建立。
——规矩推进民主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2011年,为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制定了《南宁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就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建立意见反馈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听取意见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集体决定制度、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规矩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围绕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信用“红黑榜”的建立等方面,深入开展“诚信南宁”品牌创建活动,着力构建“守信褒扬、失信惩戒”长效机制,政府社会公信力极大增强,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窗口行业风气满意度迅速提高,以诚信经营为核心的商业道德和商业文化得以形成。如兴宁区在朝阳商圈开展“党员当先锋商圈显风采”主题实践活动,商铺经营者在店里亮出党员身份牌子做生意,承诺“诚信经营、文明经营、服务顾客、奉献社会”, 以点带面推进辖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蓬勃发展,诚信经营理念深入个体经营户中。
建设完善南宁现代信用网,加大诚信信息平台信用信息发布力度,截至2014年底,南宁市信用信息系统共征集数据18773321条,南宁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管理子系统共征集数据272752条。颁布实施《南宁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南宁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业惩戒规定(试行)》《市委管理干部失信行为惩戒暂行规定》《南宁市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使用管理办法》《南宁市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办法(试行)》,促进诚信南宁建设制度化。
——规矩带动行业文明。在旅游业,各景区、公园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进行文明旅游引导行动,基本实现了无乱堆、乱放、乱建、乱扔、乱刻画等不文明现象;在餐饮业,建立了餐饮服务食品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利用南宁市诚信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布餐饮服务单位诚信“红黑榜”。政务服务窗口广泛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商贸系统广泛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引导商贸行业诚信经营、文明经商。医疗系统狠抓窗口服务规范化,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交通运输系统针对出租车、公交车、车站等服务窗口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批刘小坚、田爱民等见义勇为模范的典型,树立了首府良好形象。
树新风 文明礼仪成为邕城风尚“新常态”
无论是破顽疾,还是立规矩,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正在邕城的每个角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文明礼仪成为邕城风尚的“新常态”。
我市突出抓好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的评选表彰活动,举办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巡演、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邀请道德模范参加“文明南宁大家谈”等活动。
一批平凡英雄和身边好人进入公众视野:有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抗艾战线的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杜丽群;“中国好人”韦曰坚;扎根山区、身患尿毒症仍坚持为村民行医看病的横县六景镇大浪村“最美乡村医生”李前锋; 14年累计献血7万毫升的第四届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羊建明;第四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勇斗劫匪的“的哥”刘小坚;每当Rh阴性血型告急时义不容辞挽袖献血的黎家三姐妹……
在这一桩桩凡人善举中,传递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质朴感情,是一种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美德,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在全市上下引起了热烈反响,成为市民争相学习的榜样,成为南宁精神的具体实践和传承。
目前,我市有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5人、自治区道德模范和提名奖15人、南宁市道德模范和提名奖180人;三年来共接到各级推荐的好人好事4000多件,有23人(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
如今,“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成为南宁市民的自发行动;主动让座、排队礼让成为南宁市民的自觉行为;积极献血、义务送考、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一项项关爱活动见证着南宁人的善良;公共文明引导员成为展示南宁人守护文明、传播风尚的一道靓丽风景;50多万志愿者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更成为南宁最阳光的文明使者,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文明创建工作面面观
文明城市创建离不开市民的支持。从“能帮就帮”的城市精神到“敢做善成”的榜样力量, 2009年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后,南宁市民一如既往地通过自身言行,进一步提升文明素质、精神风貌,以更神气、更自信、更文明的心态继续为擦亮南宁城市精神品牌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合力。
干部垂范 做文明表率
“麻烦您将车辆停到指定位置,谢谢配合。”每天上午,青秀区金湖广场附近都有一支骑行队负责巡查市容,队员看到乱停放现象就上前劝导——这是青秀区“美丽·文明”自行车巡查队日常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秩序巡查的工作场景。
这支自行车骑行队不仅有社区的普通党员,也有城区一把手。“以前步行到网格巡查,每天只能巡两圈。现在骑着自行车,每天能巡五圈,加强了社会面控制,不仅减少了机动车的使用,保护了环境,还能更好地为民服务。”平湖社区主任岑莲说表示。
从开车到骑车,从四轮变两轮,不仅是工作效率的变化,更是干部作风的转变。“以前领导到基层,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现在零距离了。”市民田丽清说,这种方式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大家从自身做起,积极配合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志愿行动 自觉形成监督机制
在西乡塘区北湖街道办事处明秀二社区,有一位特别的“网吧义务管理员”,他就是黄维仕。为了保证网吧环境的健康,黄维仕每天不定时地去社区内的网吧检查,看是否有未成年人进入、是否有淫秽暴力传播内容以及网吧卫生环境等。在他的努力下,网吧秩序良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
在青秀区民族星湖北一里路口附近的十字路口,一名穿着红色衣服的年轻人边吹哨子边做手势,同时对着非机动车道上的驾驶人大声喊着“前方直走,这里不能拐弯”,他就是文明交通志愿者张翔,市二十六中的一名普通教师。张翔坦言,志愿者的经历让他深刻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后要更加遵守交通秩序,这样才能人安全,车也安全。”
“当志愿者,我知道了许多交通规则。”广西第一工业学校的学生杨智列告诉记者,虽然辛苦,不过看到秩序井然的交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我做起 当好文明使者
“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文物古迹……”2014年六一儿童节,市旅发委与星湖小学共同开展了“文明旅游进校园”主题活动。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文明旅游十大提醒语和文明旅游公约及文明旅游指南等内容以色彩鲜艳、版面活跃的形式制作成宣传板报,在校园宣传栏粘贴宣传。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称,这样的活动在今年将不定期开展,让孩子们小手拉大手,共同营造文明旅游氛围。
南宁市积极开展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强化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制定《首府南宁文明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召开文明旅游工作推进会,在景区、机场及车站、出入境管理处等场所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狠抓文明旅游“护照关”“组团关”“出境关”“落地关”“交通关”和“行程关”,引导广大市民文明出游。开展“文明风景旅游区”和“最美南宁旅游人”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了“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
市民钟玲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她觉得同团出游的市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不得不提及旅行社积极对市民在出行前进行的文明劝导。她说,旅行社在出行说明会上向游客介绍旅游目的地的相关风俗习惯、文明旅游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游客遵守旅游文明行为;其次,旅行社在出游过程中,也注重加强对游客传达文明出行的观念,通过反复提醒、劝导,尽可能地避免游客因文化、民俗差异问题而出现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人人参与 共建美好文明城市
在人民北二里社区,做文明事、行文明风、讲文明话逐步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每天,社区的低保户老人主动打扫社区街道,修整绿化带,或是给垃圾桶“洗澡”。
70岁的谭丽英是社区的低保户,平时没事她就向居民宣传文明知识。同样住在北二里的孤寡老人陈玉佳,不仅主动参与到社区治“五乱”队伍中,而且在平日闲暇时经常义务打扫社区街道、修剪绿化带、巡逻街道劝阻乱摆乱卖的摊贩。
“每个人都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积极参与到创卫生城、创文明城的行动中来,把社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凯春说,“以后,社区将逐步形成每周环境大整治,每天小巡逻,人人都自我监督的长效机制,巩固文明成果,让群众受益。”
社区居民都认为,未来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用不同方式参与到创城中,并以此为动力、为起点,营造更美更和谐更文明的新南宁。
荣誉在前,使命在肩。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获得既是南宁的荣誉,更是不断前进的动力。南宁市将以此为契机,坚持文明建设常态化,不断拓展延伸创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让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文化、城市文明再上新台阶。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