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扬尘污染治理成效系列报道之三

08.07.2016  17:46
让天空变得更蓝   ——我市扬尘污染治理成效系列报道之三 

    南宁天空变得更蓝 记者陈卓凡    摄

  100天里,南宁跟扬尘污染“较劲”,多措并举“”住扬尘污染治理的“牛鼻子”,让扬尘污染治理立竿见影。

  污染企业闻过则改,逐步实现自律;从被动执法到主动服务,城市管理更有“温度”;越来越多的市民理解并参与到扬尘污染治理中……悄然间,南宁的诸多改变令人欣喜,绿树映城、碧水蓝天的邕城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南宁人的眼前。

  环境之变:从“他律”逐步变为“自律

  堆场周围灰尘大、未安装喷淋设施、生产线传送带未严格密封导致扬尘,曾一度困扰广西华宏沙井混凝土搅拌站站长刘达海。

  如何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治尘是关键。刘达海和同事们研究方案、组织整改,对物料堆场、生产线、厂区环境、进出口环境进行了优化升级,用40天时间完成了约300万元的技改工作。

  原本半封闭的输送长廊实现了全密封;自主改造的雾炮机安装于各个堆场上方,达到常态保湿、控尘抑尘的效果……

  刘达海认为:“这次整治对我们企业今后的管理发展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尽管技改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是值得的。

  扬尘污染治理既需要政府有力推动,也需要企业主动作为、社会共同参与。在专项行动中,相关企业、运输公司、消纳场闻过则改、积极行动,有针对性地推出新措施,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位于新际路的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01标机电1工区,因为扬尘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曾被列为南宁市“十差”工地。

  问题被媒体曝光后,项目建设方中铁二十五局迅速进行了整改:将421亩施工区域裸土用遮阳网覆盖;硬化施工路段;安装视频监控仪随时监测扬尘动态。

  “作为一家在南宁发展的央企,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当地政府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为南宁的城市发展作贡献。”  中铁二十五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工作之变:创新方式实现效率提升

  “你们的出入口冲洗平台经过验收,基本达到整改要求,现在给予结案,解封工地。”5月6日,市城管支队机动大队执法人员来到长虹翠竹路口工地,对该工地的出入口设施及整改情况进行验收。据悉,该工地4月底因撒漏和非法弃土被市城管支队开出了扬尘污染治理行动开展以来的首张10万元“重磅”罚单。

  开出罚单后,城管部门并没有一罚了之,而是多次主动上门服务,指导项目业主、施工方做好整改工作,包括如何设置冲洗平台,如何进行场内道路硬化,等等。

  被查封24天后,这个被开出最高金额罚单的工地达到了“最佳整改”效果,并获解封。“城市发展了,我们城管工作不再是粗线条的简单执法,而是精耕细作的管理和始终贯穿服务意识的执法。”  市城管支队机动大队教导员赖锦文告诉记者。

  城管部门对泥头车的监管从被动路面执法到主动上门服务,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也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感受之变:“南宁蓝”提升市民幸福感

  扬尘污染治理是一项民生工程,最终目标是让市民得益。但目标的实现需要渐进的过程。从不理解到大力支持,从关注度不高到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市民的态度悄然发生着变化。

  从3月起,金川路沿线的居民发现洒水车出现的频率增加了,刚开始有人对此感到困惑。“多洒水就能降尘?刚开始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每次遇到洒水车都要躲得远一点,因为洒水车喷出来的水压很大,弄不好就会被溅上一身水。”市民胡先生说。

  慢慢地,洒水降尘的效果开始显现,经过之处,路见“本色”,既有效减少了扬尘,空气也变得湿润清新起来。

  “洒水抑尘利大于弊。而且洒水的作业时间和方式更科学了,调整了洒水高度,防止溅到行人。”如今胡先生对科学洒水抑制扬尘这种方式表示理解和支持。

  泥头车出门“洗澡”、工地遵章施工、堆场积极抑尘……“支持”“参与”“企盼”,成了参与者和市民口中的热词。

  路面比以前干净了,灰尘少了,擦桌子的次数减少了,开电动自行车不需要时时戴着口罩了……这些惊叹、改变、欣喜,是南宁人幸福感的最好体现。

  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6月南宁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100%的“南宁蓝”,是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向市民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记者  尹海明  韦静)

编辑:罗宁

南宁市2017年春季主体班开班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胡光磊)3月20南宁新闻网
南宁质监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调研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杨玲 通讯员 黄南宁新闻网
2016年广西教育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陈媚 通讯员 冉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