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尹海明)3月27日,我市参加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在参与答辩的22个城市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评审答辩决赛桂冠。今年,我市计划开工建设海绵城市项目104项,完工60项,涉及开工项目的海绵城市投资约35亿元。
昨天,市城乡建委主任赵红明就打造海绵城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新模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什么是“海绵城市”?这是近年来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倡导的新模式。通俗地说,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具体来说,就是要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先利用场地源头设施对径流进行促渗减排,部分径流雨水可予以调蓄净化和回收利用,最后实现安全有序排放。
为了改善民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市审时度势、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促进城市顺畅吐纳呼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试点申报工作,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此外,还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制度,对总体目标、重点工作及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我市申报工作得到了自治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自治区政府、财政厅、住建厅、水利厅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南宁市的优势和迫切需求,沟通交换意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同时,派出专家具体指导申报工作。
民生为本 广获认同
我市为何能在众多参与答辩的城市中脱颖而出?赵红明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我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坚持民生为本、生态发展的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试点申报工作更是得到相关部门单位的鼎力支持。
其次,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和示范意义。广西面向东盟,是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南宁作为广西首府,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有利于南宁在“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中更好发挥作用。同时,南宁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对南方类似气候地区城市建设具有较强示范效应。
再次,我市在申报前做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获得专家组和上级的肯定。可以说是基础扎实,潜力较大,前景较好。
近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低影响开发的建设模式,对雨水回收管理利用积极探索,多个专类方向有成功探索实例。比如市规划馆的屋面雨水综合利用系统项目,翡翠湾、裕丰英伦等一批居住小区的低影响开发综合改造项目等探索
目前,南宁海绵城市的雏形随处可见——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新建大批人工湿地、水塘、人工湖,大片植树栽花、大幅提升绿地率,地面停车场铺设多孔砖,人行道上铺设透水砖,都在满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余,具备内涝防治的“海绵”功能。
创新城市生态治理的投融资模式。全国第一个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确定投资人、合同金额10亿元的水治理PPP项目——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开工建设,实现了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先试。
建设技术 领先一步
赵红明表示,我市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在理念、筹划、计划和建设推进上体现了民生为本,生态发展;科学谋划,措施扎实;创新开拓,积极探索。
我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促进城市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方向。认真科学谋划的示范区既有城市建成区,又有建设开发的新区;既有内河流域区域,又有楼宇集中区域等;既有新建项目,也有对原有项目进行海绵化改造项目。通过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内河水系等具备改造实施条件的区域和项目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城市和居民带来更加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
目前,已编制完成《南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5-2017) 》,并上报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根据三年实施计划,我市将通过着力建设一批海绵城市示范重点项目,在统筹推进解决城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上,打开新格局,迈上新台阶,
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径流污染控制率(总悬浮物)削减率不低于50%的总体考核目标。《南宁市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亦已编制完成。
用以指导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也在扎实推进中。在《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基础上,《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图集(试行)》于4月30日通过专家评审,此举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开工项目逾百个
2015—2017年,我市计划投资95.19亿元,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内河水系等具备改造实施条件的区域和项目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打造总面积为54.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200多个示范项目和项目包,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城市和居民带来更加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
赵红明透露,按照今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计划开工项目共104个,完工60项,涉及开工项目的海绵城市投资约35亿元。项目分布在示范区的多个区域。近期我市计划实施的重大项目主要有:竹排江(汇歌桥—祥宾路)海绵化改造工程、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良庆河楞塘冲水生态修复一期工程、邕江南岸滨江绿带及生态修复工程等,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兴宁区、青秀区、良庆区。
赵红明说,通过三年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我市将基本确立一套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城市内河水系水质将得到有效改善,以示范区为主但并不只局限于示范区的城市排水(雨水)防涝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将得到有效保障,城市雨水管理也将达到先进水平,有效解决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形成水更清、环境更美、生态更和谐、生活更宜居和安全的生态格局。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