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晒十八大以来文明建设成绩单
参与志愿服务,迎接体操世锦赛。
孩子们在西乡塘区坛洛镇乡村学校少年宫棋牌室开展活动。
“洒扫应对”活动培养学生从小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公布第四届及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南宁市继2009年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1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后,再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实现“三连冠”。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首府南宁各界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荣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以解决民生为切入点,全面深化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采取一系列利民惠民有效举措,让百姓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市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引领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俱进,在创建过程中,全市人民为创建付出努力,是创建的主体,也是创建的受益者。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建设美丽南宁的具体实践,是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就是抓发展、抓形象、抓民生。”2014年7月30日,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余远辉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巩固深化文明创建成果,以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为指导,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
南宁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这与南宁创建文明城市有着扎实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是南宁多年来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涵养出来的一种文明自觉、一份文明自信。
文明精神融入城市血脉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人们心中,外化于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使文明的血脉融入城市。
我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在广大市民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精神坐标 春风化雨育风尚
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内,孩子们的诵读声整齐划一。学生王梓含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早已熟记于心,朗朗上口。
在景区,南湖公园、金花茶公园建成了“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园;在广场、工地围挡、LED电子屏、楼宇电视、宣传展板,价值观的内容“抬头可见”;在媒体,重要版面、黄金时段、显著位置, 处处述说着关于价值观的“故事”——“24字”融入了大家的生活中。
2013年以来,我市还组织理论宣讲团、大众宣讲团成员开展核心价值观宣讲185场次,开展了《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漫画图册征稿活动,举办了两届“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创作大赛。
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我市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制定实施了《南宁市民文明公约》《南宁市民“八不”规范》《南宁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城乡居民文明卫生公约》《文明交通“四让”》等市民行为规范。
在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和文明社区、食品药品企业、窗口单位、学校班级等建设“道德讲堂”,定期开展讲堂活动。目前,全市已完成250多个“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在南宁孔庙、青秀山风景区建设南宁市“道德讲堂”总堂,举办60多场总堂活动;各县区、开发区也设立总堂。2013年以来,全市文明单位、社区、企业、学校共举办“道德讲堂”5000多场次,逾30万人次群众和100多万人次师生参加了讲堂活动。
志愿服务 绿城南宁新名片
无论是在“两会一节”的活动中,还是体操世锦赛的赛场内外,南宁志愿者的形象和服务始终得到中外嘉宾的一致赞誉。在南宁各类大节大会、大型活动中,绿城志愿者向外界展现了现代南宁、和谐南宁、文明南宁的良好形象。
“这座城市需要我们付出爱心和热情。虽然辛苦,但也收获了快乐。”志愿者韦瑞珍认为,每个市民都是南宁的代言人,南宁人的热情质朴就是对这座大爱之城的最佳诠释。
我市还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不仅逐步完善了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奖励办法,还将每月的首个星期六定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日。另外,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还在全市组织党员“微心愿”活动;团市委、市妇联等在47个主要路口、112个公交站点,每天组织近500名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开展文明引导活动;各城区、开发区在社区大力组织“美丽妈妈巡逻队”“美丽大使”“社区五老志愿服务队”开展巡逻和劝阻活动。
南宁市还建立起“南宁志愿者网”,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的有效衔接,目前全市网上注册志愿者达30多万人;全市结合式志愿服务站和独立岗亭式城市志愿服务站数量达380多个;206个社区志愿服务站与机关单位结对共建;构建“社工+志愿者+社区”的志愿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普及志愿理念、培育志愿文化;高新区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2014年为农民工子女送去书籍及体育、学习用品近3万元。
南宁市以大力培育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为抓手,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效应,如“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朱槿之约”巾帼志愿服务队;南宁经开区“百支志愿服务队”,按行业分类志愿服务覆盖辖区机关、企业、学校;江南区“莫丽英”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仁爱”志愿服务队、南化集团公司电器维修志愿服务先锋队、五一中路社区“玉芳”文体志愿服务队、江西镇“一米阳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宾阳县“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邕宁区“社区管家妈妈队”等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和大批优秀志愿者在各个岗位上不断涌现,2013年以来,共有10名志愿者和3个志愿服务组织获评自治区优秀志愿者和自治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羊建明等40名志愿者获评南宁市首批五星志愿者,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未成年人 健康成长环境好
我市扎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2011年5月,南宁市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洒扫庭院开始体验劳动,从生活礼仪开始学会谦恭待人。南宁市桂雅路小学以“绿色兑换”和“博雅文化”两项活动为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贵于品 雅于行”;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将“洒扫应对”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有机整合。目前,“洒扫应对”活动范围从义务教育拓展到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从63所示范学校推广到全市3000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成果得到中央文明办的肯定。南宁市先后6次在全国会议做经验介绍,《全国精神文明报》也专版介绍南宁市的经验,“洒扫应对”已经成为南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品牌项目,在全国发挥着示范、辐射的作用。
2011年起,南宁市对马山、隆安、上林等3个贫困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费营养午餐,2013年春季学期起实现学生营养午餐六县全覆盖,此举惠及40万学子和他们的家庭,使许多农村孩子不用为一顿午饭而翻山越岭赶回家中。
建好用好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站)等场所,服务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书画展示、竹竿舞表演、板鞋竞技……西乡塘区金陵镇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让农村未成年人也可以像城里孩子一样到少年宫参加兴趣班、学习各种技艺。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成为我市各县区传承本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的有效载体和加强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目前,全市12个县区都建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都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形成了市—县区—学校的三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在中央文明办的支持下,南宁市已建成35所获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同时,南宁市还启动了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在前三年试点建设的基础上,2014年投入260万元,建成了65所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全市所有乡镇中心校全覆盖。
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市文明办连续七年开展“未成年人流动剧场进校园”“未成年人传统健身游戏大赛”,同时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实施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好事项目。团市委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举办“陪伴·成长”系列讲坛,开展“心灵成长”体验活动,建设“南宁市青少年成长驿站”,打造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平台。市妇联以“双合格”家庭教育活动为平台,大力推进家庭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屯。市关工委长期开展“空中家长学校”“我与专家面对面”“家庭教育大讲堂”等活动,帮助家长“科学教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市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努力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