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海关发布全面深化改革情况

25.03.2016  19:44

3月25日,南宁海关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新闻发布会,南宁海关副关长王雅冬发布了2015年改革工作情况以及2016年重点改革项目。

2015年,南宁海关在11大项32小项重点项目上集中发力,稳步推进关区各项改革。具体包括:

(一)简政放权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取消了关区所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在关区15个窗口顺利实施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受理,优化关区10项行政审批事项受理审批权限,行政审批效能不断提升。决策辅助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全法律咨询论证和法律顾问班子辅助决策工作制度,健全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对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通关便利化改革持续深化,改革成效显现。

关区通关一体化”改革顺利推行,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取得突破,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取得新进展,物流监管作业制度改革实现全覆盖。

(三)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成功实施边民互市贸易通关无纸化改革。积极引导地方和边民以“边民互市+落地加工”等形式探索边民互市改革。全年东兴、凭祥、水口、龙邦海关辖区共有14家企业开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其中东兴海关辖区7家,主要以加工海产品为主,有少量坚果加工;凭祥海关辖区5家,主要以加工坚果类、木薯淀粉等农产品为主;水口海关辖区有2家,主要以加工开心果、腰果、碧根果等坚果类为主。2015年监管互市贸易货运量483.7万吨、货值412.9亿元,增长47.6%、45.7%,参与互市边民达526.2万人次、监管进出境(区)运输工具325.8万辆/艘次,增长34.8%和1.1倍。

(四)税收征管改革深入实施。

汇总征税模式推广工作顺利实施。全年共有4家企业通过汇总征税资格备案,汇总纳税85.64万元,涉及报关单12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税收征管考核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组织对各隶属海关报关单抽样考核工作,全年共抽取631份应税报关单全面考核报关单征管、归类、审价、原产地及减免税等5个方面内容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保税监管改革进展顺利。

成功复制推广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在北海出口加工区、钦州保税港区和凭祥综合保税区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先进区后报关、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智能化卡口验放、集中汇总纳税、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和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选择性征收关税和区内自行运输等10项监管创新制度的复制推广工作,实现了加工贸易单耗管理模式创新。

稳步推进广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年内,南宁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国际商品直销中心和南宁、钦州市保税进口商品直销店同步开业运营,全年实现销售额363万元;推动东兴、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建设步伐,支持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申报工作,协助配合自治区有关部门完善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推动广西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发完成跨境电商海关通关服务平台和通关管理平台,推动南宁市政府搭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跨境电商出口商品“清单核放,汇总申报”通关模式。6月起零售出口业务在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启动,全年审核通过1753份跨境电子商务清单,货值17709美元。

(六)缉私长效机制建设创新发展。

推动缉私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缉私指挥中心、执法办案场所建设任务,依托缉私指挥中心“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和北仑河沿线缉私哨塔高清摄像头等开展“网上缉私”,实现可视化、扁平化缉私作战指挥。

“制度+科技+人力”缉私机制不断完善。推进“一警双权、一案到底”办案模式,会同公安、边防等部门在北仑河沿线重点地段继续采取“3方24小时”分段联合武装值守机制,7月1日起北仑河缉私从特殊轮战状态转入常态化打私;在全国首开招聘缉私辅警先例,60名辅警投入北仑河缉私轮战,启用并依托3座缉私瞭望塔优势,创新实施“一线布防、两面挤压、三塔并轨、四点织网”战术,确保打私高压态势。

反走私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实施“跨关区”、“跨警种”、“跨部门”作战;强化与“第三缉私战区”其它成员的整体联动,加强同公安、国安、边防等部门的情报交流和执法联动,走访检法机关,加强案件沟通联系,确保案件侦办质量。依靠广西各级党政充分发挥打击走私基础性作用,推动形成打击走私、市场整治、反走私宣传、反腐倡廉及突发事件处置“5个合力”,推动建立“整体联动、陆路阻截、水上查缉、市场仓储整治”的立体防控体系,着力推动建立“4地3系统11方”打私联动机制,深入推动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防”一体化的反走私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

(七)后续监管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引进中介机构协助海关稽查。企业主动披露试点工作顺利推开。2015年共有146家企业向海关递交主动披露报告149份,主动补税入库641.85万元。报关企业异地注册登记改革稳步推行。由企业自主选择隶属海关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变更。

(八)审单业务改革全面推进。

优化整合风险参数及通道参数。区域通关一体化系统切换后,梳理关区风险参数292条,提炼50种重点敏感商品作为总署一级风险参数意见,在确保监管到位的基础上,让企业享受到更大通关便利。

优化验估集约化管理和批量复审工作。定期开展验估时效监控,统筹做好关区验估集约化管理,全年关区办理外转验估2480票,验估有效率14.4%;全年完成批量复审任务487个,补税1034.17万元,审单监控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

(九)技术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建立健全全面信息化相适应的技术运维机制,建立服务外包机制,抓好安全运行管理监控,提高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水平,提升运维保障能力。2015年完成8个应用项目和9个系统、网站的修改完善,有力支撑了关区改革发展。

(十)服务对外开放模式不断创新。

多管齐下促进广西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制定促进广西外贸稳增长5大类13项措施以及年底促进外贸稳增长16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百园、千企、万行”调研走访活动;多举措推动落实广西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全年广西加工贸易进出口657.72亿元人民币,增长27.8%,连续15年增长,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加大对虚假贸易的监控力度成效明显。统计数据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加大外贸趋势分析研判,完善优化统计数据公布与开放,与商务厅等部门实行数据双向交流共享,加大海关数据应用服务力度,进一步提升海关统计的公众认知度和影响力。。

(十一)队伍管理机制逐渐完善。

探索隶属海关党组和机关党委(总支部)一套人马的管理机制取得积极进展。落实党组抓党建主体责任的领导体制,选择在东兴垌中监管科、凭祥爱店海关等远离隶属海关本部的业务科室探索试点“支部建在科上、科领导班子与支部组织一肩双挑、支部增设纪检委员”的运行机制,发挥“科室支部小党组”的功能,使隶属单位党组(班子)、机关党委(党总支)、机关纪委(总支纪检委员)、纪检监察特派员、监察部门的监督触角真正能立体延伸到科室“末梢”,经过试点运行状况良好,除总关选定的试点科室外,关区另有21个基层科室主动进行了先行先试、强化党组织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均得到进一步发挥,确保了“两个责任”在基层落地生根。

建立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在原有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增加选派两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增加9名干部进村开展精准扶贫,饮水工程、垃圾焚烧炉等援建项目投入使用,扶贫成效凸显。南宁海关定点扶贫村屯龙州县武德乡武德村告内屯被评为广西2015年度“绿色村屯”,为实施“美丽广西”工作以来首个获评先进联系点。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南宁海关着力在深入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深化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动边民互市贸易改革升级等方面统筹推进2016年11类27项重点改革。重点改革项目主要有:

(一)深入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

推进实施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一期项目覆盖所有沿海沿边口岸,二期项目在沿海口岸启动,拓宽口岸部门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简化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效率。

深化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深化海关、检验检疫管理协作,提升关检“三个一”协作应用水平,扩大“三个一”覆盖范围,有效简化进出口货物、物品等通关手续,提升广西口岸综合竞争力。

加强与越南海关通关执法合作。推动与越方边境海关建立跨境监管执法协调机制,在指定口岸、对指定商品开展联合监管模式,试行对相互进出口的指定商品在统一载货清单上以手工作业方式确认监管结果,在完善规范基础上推动研发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初步建立两国海关执法合作机制。

(二)深化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

深化海关税收征管制度建设,提高海关税收工作效率。构建关区一体化通关管理机制,建立与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相适应的互联互通、风险防控和执法联动的通关管理机制。推进关区业务监控指挥体系建设,实现关区信息情报整合化、现场情况可视化、指挥处置高效化、运行管理科学化。四是深化物流监管作业制度改革,强化管理水平,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三)推动边民互市贸易改革升级。

推进广西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建立“互市+加工”管理发展模式,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构建贸工结合机制,调整互市监管模式、优化互市监管机制,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促进和增强边民及边境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互市贸易成功转型升级,扩大互市贸易政策兴边富民效用。

深化边民互市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完善提升关区互市管理系统功能,以信息化管理为契合点,推进海关、检验检疫互市贸易通关监管“三个一”改革,试行边民互市贸易“结算”模式辅助监管制度,促进边民互市通关便利化,推动互市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四)优化海关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情报研判机制,切实提高关区风险防控水平及反走私整体效能。

深化随机布控制度改革。发挥各部门和现场海关优势,从职能部门、隶属海关两个层面建立具有关区特色的风险布控规则,完善随机布控标准和程序,加强布控方法技术研究,加强“”“”配合,强化布控任务落实,提高布控执行力,提升布控效能。

完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通过每季度专家例会、强化部门间联合研判、组织各部门将监控角度转化为布控规则等形式,推动各部门职能监控成果转化,加大绩效考评和推动落实力度,强化风险管理职责任务落实,促使各部门、现场各作业环节风险管理机制运转有效,形成综合监管合力,有效防控和化解现场监管风险。

(五)严密后续综合监管。

探索“机动稽查”试点。集中使用有限稽查骨干力量,抽调关区稽查业务骨干组成机动稽查组,适时实施关区范围内跨辖区的交叉机动稽查,打破关别辖区界限,排除地方保护,减少各方干扰,有效防范执法和廉政风险,提高关区专项稽查查发质量和执法效能。

探索稽查“双随机”试点。在关区有条件的海关选择试点实施随机选取常规稽查企业和稽查人员,开展常规稽查,确保公平公正,有效防范执法、廉政和管理三大风险。

(六)创新保税监管业务改革。

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改革创新。启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工作,复制推广自贸区各项改革创新制度和措施,推动区域内企业拓展业务形态,推广开展境内外维修、委内加工、融资租赁等业务,根据国家批复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多元化试点和跨境电商业务,提升广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推动构建新兴业态“保税+”模式。找准对接服务国家及广西供给侧改革的发力点,加大对新兴业态“保税+”模式的内涵、类型、监管和发展路径等研究,结合关区实际推动新兴业态“保税+”模式发展,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动扩大有效供给。

(七)推进缉私工作改革。

加快推进“网上缉私”和缉私信息化建设。强化“网上缉私”和缉私大数据建设,推动缉私监控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以海关、公安、打私办及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各类业务系统为支撑,完善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机关和一线相对接的情报信息研判机制,借助新技术解放人力物力,提升关区反走私情报研判预警能力和专业化打击能力。

推动环北部湾暨西南地区“4地3方11部门”打私联动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分两步走建立“4地3方11部门”打私联动机制,构筑环北部湾暨西南地区反走私立体防控体系,进一步密切广西与广东、海南、云南4省区内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协作,共同打击整治中越边境非设关地和北部湾海上走私活动。

(八)落实开放合作发展新举措。

推动构建广西开放发展新平台。配合自治区人民政府推动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加快推进南宁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并实现封关运作,打造广西开放发展新平台,进一步提升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加速发展广西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建立健全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制度,引导广西以南宁市为节点城市,发挥广西各市优势,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创造条件开展直购进口试点业务,形成连接东盟各国、辐射西南地区的“电商东盟、电商广西”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新模式,促进广西外贸新增长,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九)推动科技创新应用。

创新海关科技应用。初步构建“四网合一”基础云平台和桌面云平台,探索建立适合云平台的开发、测试、运维和安全新机制,加快关区“互联网+”建设应用,重点做好移动办公、企业自助服务、单兵应用等,提升抖技支撑海关业务政务能力,满足业务随需而动、快速响应的要求,初步实现关区科技集约化管理,提升对外协作和服务能力,提高通关便利性。

(十)推进队伍管理改革。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落实中央和海关总署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有关规定,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下的标准,规范下的方式,疏通下的渠道,弥补制度短板,严格落实干部到龄免职(退休)、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健康原因调整和违纪违法免职等干部下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干部管理工作,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海关干部队伍。

深化重点区域海关干部交流试点。进一步完善重点区域海关干部交流工作机制,结合落实“瘦上强下”、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有序、深入、常态化推进重点区域干部交流,构建关区锻炼干部、培养人才、优化结构、防控风险的干部管理格局。

推行隶属单位“大党组”机制。完善制度机制,在部分隶属单位推行“大党组”机制,有力促进对隶属单位的统一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巩固深化综合保障一体化改革。开展钦州海关、钦州保税港区海关综合保障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综合保障管理机制,从而实现资源管理集约化,综合保障人力资源精简高效,提升综合保障整体效能。

(十一)优化综合保障机制。

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推广机关服务中心饭堂、物业等劳务外包经验,释放管理资源,降低服务成本。

创新综合保障内控管理机制。年内分两个阶段在关区移植推广综合保障内控联动平台,把财务、关保、服务中心等相关非执法领域管理事项的审批事务纳入信息化监控,改变原有作业模式,全部实行网上审批流程,实现相关领域内部管理公开透明,有效防范廉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