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深入开展乡村环境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编者按:自2013年5月以来,我市有序有效地深入开展“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美丽南宁·生态乡村”“美丽南宁·宜居乡村”活动,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喜人景象,广大农村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即日起,本报推出“喜看首府乡村新变化 增添乡村振兴新动能”系列报道,呈现“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的新气象、新姿态、新成就。
村中道路干净整洁,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地面种花、窗台挂花、屋顶摆花、墙上画花。近看,每幢房子如一座座生态绿岛;远看,村庄被连片的金花茶树和风景树环抱,村在绿中,绿在村中,呈现一幅美丽宜居、和谐稳定的乡村新时代画卷。这是记者6月4日在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巴兰坡(金花小镇)看到的美丽景象。
自2013年5月,“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启动以来,我市深入开展“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专项活动为抓手,以整治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家园、水源、田园,完善农村基础环卫设施,绿化美化亮化田园村落为重点,有序有效地推进“美丽南宁”乡村建设,为后续开展的“美丽南宁·生态乡村”“美丽南宁·宜居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市成功打开一幅“宜居、宜业、宜游,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实现良好开局。
乡村巨变 美丽如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
如今的巴兰坡,村保洁制度上墙,村民自觉把生活垃圾放进家门口的垃圾桶。
爱护环境成为常态化,给村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新变化,也逐渐转变为村民的习惯。
村民覃阿姨说:“以前村里很脏,自从大家自觉讲卫生以后,现在村里变干净了,吸引很多游客来旅游。”
巴兰坡的蜕变不仅如此。为激活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全村环境升级,青秀区将金花茶产业建设与村庄改造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策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并筹建,并鼓励村民打造“花园式”村庄,才有了如此美丽的巴兰坡。
走出巴兰坡,放眼全市,很多乡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乡村卫生环境开始,到基层设施的改善,再到文明乡风的形成、农村产业的调整优化等方面,“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乡村群众真正获得实惠。
生态理念 深入人心
从花钱不多、群众愿干的“清洁村屯工程”入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这是马山县周鹿镇周水村周下屯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的一个缩影。
6月5日,记者在周下屯走访看到,全村绿树成荫,绿水环绕。村道干净整洁,居民房统一外立面装饰,整齐划一,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情画就在眼前。
周下屯美丽的乡村风情画,不仅仅是外在的美丽,还有内在的美丽。该村在改造建设中,巧妙地融入当地民俗文化与斗牛文化,凸显村屯独有的特色,留下了浓浓的乡愁。“村民不仅自觉爱护卫生环境,还自觉投资投劳。村中的这个大水塘,在村民共同努力改造下,水质清澈,成为村里最美的风景、最好的休闲场所。”村民黄道科说,村民们爱护环境卫生,还包括田间地头的污染治理、河水保护。
在开展“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中,我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谋划, 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激发了广大群众主体作用,全面、扎实、有效地推动“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全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干部作风明显改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带来了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的良好局面。
设施完善 便民利民
巴兰坡、周下屯给记者印象深刻的不仅是乡村卫生环境提升,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基础设施:进村的硬化路四通八达,公共篮球场、停车场、戏台、综合服务中心、休闲长廊、建设器材等一应俱全。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便利。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周下屯的群众经常开展篮球比赛、山歌比赛、钓鱼比赛等活动,屯干部发动全屯群众签订了不参与“黄赌毒”承诺书,村民的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文明乡风、家风劲吹,多姿多彩的农村生活传递出村民满满的幸福感。
在巴兰坡,随着村中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也大提升,建成了3处便民销售长廊,搭建了金花舞台,配备了农家书屋和卫生室,还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生态餐厅等。村中的环境、基础设施服务不断提升,让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带动全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自“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广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基本实现100%的乡镇(街道)有垃圾转运或处理设施,90%的村屯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全市农村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以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不断造福广大乡村群众,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与决心。(记者 何任朗)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