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经验”解城市交通公共难题
南宁街头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保有量和新增量最多的交通工具是什么?答案是——电动自行车。
南宁城市人口300万,拥有160万辆电动自行车,人均拥有量排全国首位,而且每天还在以1600辆的速度增加。能不能管好电动自行车,直接关系到南宁城市交通能否畅通有序。
“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最终目的是为了干成事”。南宁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交警支队支队长李小龙说,南宁市交警支队在践行“三严三实”中体会到,要保证南宁城市道路畅通有序,不仅要有“想干事”的愿望,“敢干事”的勇气,“会干事”的能力,更要有“干成事”的气魄。作为南宁市的交警,人民群众不是看你干了什么,而是看你干成了哪些事情,特别是看你干成了哪些有利于城市道路畅通有序的事情,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因此,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南宁市交警支队把精力集中在抓电动自行车管理的落实上,把目标定位在“干成事”上,创造了“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南宁经验”。
“南宁经验”不仅管住了南宁160万匹脱缰的“野马”,而且成为国内各大中城市管理电动自行车的参考样本。
城市交通管理难题
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是国内各大中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头痛的一道公共难题。
在南宁,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必备工具之一,从2014年7月的115万辆,飙升至目前的160万辆。
对于电动自行车,市民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其带来了出行的便利,恨它,则因为其引致的交通事故频发。其交通乱象,也成为市民投诉的热点问题。
“南宁市电动自行车已经到不得不管的地步。”2013年起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狠抓电动自行车管理,拴住这匹脱缰的“野马”。然而纵观全国,电动自行车管理并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该怎么管?这是南宁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时遇到的难题,也是国内各大中小城市在电动自行车管理上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南宁市交警支队支副支队长罗义学看来:“虽然没有先例可参,没有样本可学,没有经验可鉴,但从发生的所有交通事故来看,都是交通违法造成的。”罗义学说,在所有的交通违法中,由于电动自行车是在非机动车序列,车手无需驾驶执照,对《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和考试,才使得交通违法行为频发。
在不断实践中,南宁市交警支队创新推出“以学促管”模式,用于电动自行车管理,形成了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南宁经验”。
“以学促管”“南宁经验”
推行“以学促改”的“南宁经验”,南宁交警用了近3年。起步就从电动自行车上牌开始。
2013年8月15日起,南宁市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施行电动自行车上牌登记制度,到2014年2月10日,共有107万辆电动车领取了“身份证”,长期“野”惯了的电动自行车被成功“收编”。
注册登记只是迈开了电动自行车管理的第一步,面对街面上无牌、逆行、闯红灯等多种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采取了第二步措施。2014年2月20日起,交警部门开始第一次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行动开展4天,现场处罚违法电动车13269辆次,平均每天开出2653张罚单。
之后,南宁市交警支队又在全国创造性推出“以学促管”“学罚结合”新模式,以及对电动自行车上牌实行道路交通法规考试制,以此提高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交通意识。渐渐的,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们习惯了这种管理模式。
2015年4月起,南宁市交警支队在市区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占道行驶、违规载人载物等10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交警部门在市区主要路口设置30个固定学习点和38个简易学习点,电动自行车违法当事人一律被责令参加现场交通安全学习。据统计,2015年4月至12月,南宁市交警支队共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265万起,100%责令当事人现场参加交通安全学习,日均查处1万起以上。若按南宁市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160万辆计算,平均每个电动自行车车手都学习了一次。
电动自行车整治效果明显
2015年,南宁市区电动自行车较上年增加37万辆;涉及电动自行车发生的交通死亡人数却少了64人,下降率达到60.38%。
2014年12月31日,南宁市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共127万辆。当年因电动自行车违法造成的交通事故,共死亡106人。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南宁市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共160万辆。因电动自行车违法造成的交通事故,共死亡42人。这一增一减,说明了电动自行车管理取得的成效。
随着整治行动的开展,道路交通秩序逐渐好转。交警支队秩序科科长梁宇新说,一开始是违法车手抓不完,交警忙不停,而今交通秩序变好,违法人数不断减少。电动自行车车主从最初违法后懵懵懂懂,不知道错在哪里,到如今已经能主动遵守交通秩序。
日前在滨湖碧湖路口,红灯亮起,一辆电动自行车虽然已刹车,但前轮还是压到了停车线上。“对不起,交警同志,我踩线了。”电动自行车车手一边道歉,一边主动将电动自行车往后退。这虽然是一个小细节,却是人们守法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
市民黎先生看到这些变化后,很有感触,打来电话说:“电动自行车违法整治效果明显,对这样的整治我全力支持。”2014年8月23日上午,黎先生母亲在北湖东二里南一街返家途中,被一辆电动自行车撞倒,抢救无效身亡。交警认定电动自行车应承担全部责任。黎先生认为,若这样的整治能提前开展,他母亲的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如今在各个主要路口,电动自行车行驶井然有序,看到红灯就停下来,遇到行人也会主动礼让。“那种猛刹车、直接冲到你面前的情况少了。走在马路上很安全。”市民蒋女士说。在网络之上,很多网友也通过留言方式表示对交警工作的支持。网友“老者”直言,整治电动自行车违法是为我们的安全考虑。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李少辉说,依托“三位一体”勤务制度,南宁交警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措施,使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现象明显减少,道路交通秩序得到较大改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15年1至8月,全市涉及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事故立案141起,25人死亡、15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2.2万元,与上年同比分别下降了52.68%、57.14%、56.86%和57.60%。
“南宁经验”成为管理范本
南宁的电动自行车管理走在全国前列,其间逐渐探索出的“南宁经验”成为区内外学习的模板。诸多党政考察团和交警同行先后前来南宁考察学习,希望借鉴这一块“他山之石”,解决当地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难题。
2015年7月,海口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察团到南宁取经。在南宁街头,考察团目睹了庞大的电动自行车队伍,也看到了良好的交通秩序,印象十分深刻。考察结束后,海口市媒体《南国都市报》刊发报道《他山之石:看看南宁如何管好140万辆电动自行车》,报道了南宁市管理电动自行车的“秘诀”。
武汉市、南昌市、长沙市、秦皇岛市等多地交通管理部门也曾到南宁考察,均对南宁的做法给予了肯定,不少详细的措施也被采纳,运用到当地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中。
去年10月26日,新华社发文,首次在国内提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南宁经验”。去年10月30日,《科技日报》也以《城市交通管理的生动实践》为题,报道了城市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南宁经验”。
今年1月8日,《人民日报》以《南宁给百万电驴套上“缰绳”》为题,发表了长篇通讯,专门推荐电动自动车管理的“南宁经验”。(记者 方东云 梁静)
[责任编辑: 刘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