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通水预计15天后抵京 近1亿人间接受益
河南省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枢纽闸。新华社发
河南省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枢纽闸。新华社发
昨天14时32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缓缓开启闸门,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近一亿人间接受益。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综合京华时报记者文静
新华社央视《河南商报》
一滴水的坎坷进京路
我是一滴水,来自丹江口水库,汉江及其支流丹江在此交汇。
这里曾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以其9万多平方公里的浩瀚流域,滋养着湖北、河南的无数百姓。
在中国28000多亿方的地表水量中,在人与水追逐的漫长岁月中,我是如此微不足道。而今天,我和同伴们却要肩负起这个国家半个世纪的梦想,踏上一条北上的新路,为中国干渴的北方送去甘霖。北京是我的终点。
“汉江大水浪滔天,十年倒有九年淹。”在这里,我见证了上世纪50年代,来自鄂、豫、皖的十万民工,以最简陋的工具截流汉江,开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将多年来的洪涝之灾变成灌溉和舟楫之利,也为江水北送创造条件。
在这里,我见证了鄂、豫两地34万库区移民对祖国最质朴、厚重的情感。伴随着江水上涨,他们扶老携幼,远离家乡,为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付出了巨大牺牲。
在这趟大约15天的旅程中,我经过无数的常规水库、泵站和水闸,还见识了许多大流量泵站、超长超大的输水隧洞,以及世界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沙河渡槽。
让我最为兴奋的,还是与黄河的“擦身而过”。在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公里的孤柏嘴,人们用了8年时间,攻克了重重难关,在黄河河床下30多米深处,打通了两条直径7米、4000多米长的隧洞,最终将我从黄河南岸送到了北岸。
沿京广铁路西侧向北后,雄伟壮观的紫禁城就在眼前了。经水厂净化处理后,再通过自来水管网,进入北京千家万户。
喝水的人们啊,我是丹江口的一滴水,却不是普通的一滴。在你打开水龙头,见到我的那一刻,请不要忘记我来自何处。因为这滴水珠里,凝聚了太多人的悲喜、艰辛、付出和期冀。
□高层动态
习近平要求先治污后通水
昨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经过几十万建设大军的艰苦奋斗,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成果来之不易。习近平对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向全体建设者和为工程建设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慰问。
习近平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南水北调是造福当代、泽被后人的民生民心工程。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是有关部门和沿线六省市全力推进、二十余万建设大军艰苦奋战、四十余万移民舍家为国的成果。
李克强向广大工程建设者、广大移民和沿线干部群众表示感谢,希望继续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平稳运行,移民安稳致富。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惠及亿万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张高丽就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作出部署,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按照中央部署,扎实做好工程建设、管理、环保、节水、移民等各项工作,确保工程运行安全高效、水质稳定达标。
□直击现场
节俭务实无领导参加仪式
昨天下午14点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为贯彻节俭务实作风,通水庆祝活动尽量简化,各级领导不参加仪式。
现场除了摄像机、照相机的长枪短炮,记录南水北上的还有一个“特殊嘉宾”——大黄鸭。
这只由中央电视台“定制”的大黄鸭采用环保材料制成,内有摄像头,将一路随波逐流全程记录南水北上过程。三个闸门全线大开,干渠内早已蓄水已深,南水奔涌而出,没出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场景。
据南阳市南水北调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上月起,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就已经全线试通水,而之前只开启了一个闸门,水流量控制较小。
“正式通水过程中,陶岔渠首下泄流量为35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能达到420立方米/秒。”他说。
据记者了解,14点32分的通水时间代表着南水北调干渠总长1432公里。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此外,通水后“双封闭”渠道设计将发挥作用,确保沿途水质安全。
□工程概述
历11载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包括丹江口大坝加高、渠首、输水干线、汉江中下游补偿等内容。干线全长1432公里,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沿线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受益。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从长江调水,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供水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4.38亿人。先期实施东、中线一期工程,东线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通水。
□本市落点
昨天,记者从北京市南水北调办获悉,预计15日左右,经过长途跋涉的长江水将正式进京。此外,记者从北京市水务部门了解到,为确保长江水安全进入每家每户,本市特别采购了现场净水设备,一旦发生水黄或者不适应等问题,现场为居民净水过滤,此外应急送水车随时待命,确保自来水的安全供应。
北京遇“水黄”一周即可消失
除延庆外15区县喝“南水”
北京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受水区之一,已经为迎接来水做好充分的准备。记者了解到,之前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特意制作宣传册分发给市民,宣传节水惜水知识。
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提供的资料显示,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北京供水范围约6000平方公里,基本覆盖平原区,本市除延庆县以外的15个区县均能直接用上南水北调来水。
市南水北调办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取自丹江口水库,是优质的地表水,水质软、偏弱碱性,来水后可降低北京市的供水水质硬度,自来水水碱较重的情况将有所改善。
三道智能水闸保水质安全
针对市民担心的黄水现象,北京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是因为南方来水水质与北京自有水质不同,当来水与北京地下管道“亲密接触”,就会出现“黄水现象”,经测试,这种黄水现象一星期就会消失。
为了保证来水水质安全,北京采用实验室监测、自动监测、应急监测等方式,对干线北京段及市内配套工程34个监测断面进行监测,随时掌握水质情况。北京对于南水北调来水实行严格监测,层层把关。
在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的北拒马河暗涵渠首、大宁调压池和团城湖调节池设置三道智能化水闸,一旦水质有问题,水闸就会自动关闭,确保有问题的调水“不进城,不进京,不进厂”。
地下漏斗区将获回灌
唯有用好来水,不负源头深情。记者了解到,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不仅减少了密云水库出水量,还会将中线富余来水调入密云水库存蓄,同时回补密怀顺水源地,将大大加强本市水资源战略储备。
此外,按照北京市的规划,南水北调与北京现有五大水系连通后,可向干枯的河湖补充清水,改善河湖水质,恢复和扩大河湖水面约10000公顷,调节局部小气候;促进本市加快河湖水系水污染治理步伐,提前实现治污和生态建设目标。
按照《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后续规划》,到2030年的工程建设任务,北京将要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外部调水有通道、水源储备有空间、供水安全有保障、水系河网有连通、决策调度有系统。
配套工程后续规划实现后,北京市将形成四大外部调水通道、两条输水环路,形成多水源联合配置、互为补充、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支撑首都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六问﹃南水﹄进京
只为北京服务?
4省市均有水喝
“南水北调只是为北京服务吗?”不少沿线民众发出类似的疑问。
对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4个省市“都有水喝”。
“南水”自南向北分别流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有关部门已经根据各省水资源现状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配了水量。
管理如何协调?
专家提议建管理局
由于丹江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涉及3省43个县,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可能将使水源区陷入抢水“乱战”。
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原局长、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认为,国家应对汉江上游加强监管,可专门成立汉江流域管理局,把汉江流域特别是水源区的水量和水质统一管理起来,以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输水安全及汉江流域生态健康。
水价是否疯涨?
成本价每吨或不超3元
调水在即,“谜一样”的水价成为民众热议焦点。
据了解,受水区最终用户水价,由南水北调水源工程、主体输水工程、专用配套工程和城市制水配水4个环节发生的成本、税金和利润,再加上污水处理费用组成。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孙国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水”进京后,水价不会“疯涨”。“从中线来看,到北京的口门水价,也就是未进北京配套管网之前的成本价,每吨不会超过3元钱。”
遇污染怎么办?
可分段关闭闸门
有人担心,中线全线长达1000多公里,仅仅跨渠的桥梁就高达1258座,输送过程中发生突发污染状况怎么办?
对这些疑问,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表示,中线干线共设置有64个节制闸、60个控制闸、95个分水闸、54个退水闸,一旦发生突发污染情况,可以分段关闭闸门,通过退水闸将渠道内的污水排出,避免“问题水”北上。
目前,全线百余座闸站经过应急演练,均可实现远程操控。
京城不再缺水?
可缓解目前现状
不少专家表示,“水危机”现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瓶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焦渴多年的京津冀地区带来了一丝希望。
“中线通水后,京津冀地区将有望形成互通共济的供水新格局,统筹区域水资源调配。这将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返还长期被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认为。
工程资金何来?
四个渠道“买单”
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的资金投入也十分可观。这么多的钱从哪里来?
来自主管部门的数据显示,1943亿元的中线主体工程资金来自四个渠道:中央投资、银行贷款、南水北调工程基金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