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南湖水体清透亮 湖水大部分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
4座生态岛的设置让南湖生态景观得到很大提升
种植沉水植物需要几十名工人在有水的环境下进行
水质改善提升后的南湖公园,水草摇曳,鱼群游弋,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南湖公园水质改善提升工程2017年12月21日正式启动以来,历时近一年,目前已初步完工。如今,南湖水质清澈透亮,湖水大部分已经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部分湖区水质甚至达到III类,水域面积约107公顷的南湖水底到底有什么“秘密”?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1 有污水排入
南湖水质曾经令人担忧
如今,南湖湖底布满了沉水植物,湖面清澈见底,游鱼细石依稀可见,初步形成了“水下森林”的立体景观,水体能见度从原来的0.4米提高到1.5米,构筑了一道生态净化屏障,以保护南湖水环境。
在南湖公园水质改善提升工程实施之前,南湖却是另一番景象。
“南湖水域面积约107公顷,过去,南湖总体水质介于Ⅴ类和劣Ⅴ类之间,流动性差,呈轻度至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全湖透明度在0.1~0.5米之间,透明度较差。主要污染物来自沿南湖5处截流式溢流口。雨期有大量污水流入,导致水体透明度差、鱼类死亡,散发恶臭。破解这样的难题,关键在于提升湖泊的自我净化能力。”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南湖公园水质改善提升项目,该公司副经理陆体星表示,由于南湖公园有5个溢流口,常有污水往南湖公园里排放,尤其是到了雨季,大量的垃圾悬浮物和污水直接往南湖排放,湖中水质尤为令人担忧。
2 种沉水植物
提升湖水自我净化能力
如何为南湖公园“开药方”?经过一番摸排走访,项目施工方采用了海绵城市蓄净排的建设理念,通过拦截处理外来的雨污合流水,构建湖泊生态系统,让水体恢复自净能力。
湖中茂盛的水草是治污功臣,它们的根通常不发达甚至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以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水体中的“多余营养”。它们还可以稳定水体,降低沉积物氮磷释放,吸收净化污染物,防止湖底淤泥悬浮,抑制藻类生长。陆体星介绍,水生植物与藻类竞争生存资源,水中的氮磷聚集到一定浓度就会导致蓝藻暴发,沉水植物的根茎能吸收氮、磷,能极大地“排挤”藻类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
可它们在此安家并不容易,因为种植沉水植物必须带水作业。“就像插秧一样,最多的时候有几十名工人同时作业。”
陆体星说,南湖种植的沉水植物有苦草、黑藻等种类,共计95万平方米。在种植沉水植物之前,湖底还需要经过一番作业。不仅对湖底的有害细菌进行灭杀,还在灭杀药物里加入了土壤微量元素,让水体具备更强的自净能力。
3 建生态岛屿
吸引鸟儿飞来觅食嬉戏
“每天晚饭后,我们常在南湖边散步,发现湖里的鱼多了,鸟也越来越多了。”市民王先生居住在埌东菜市附近,这些变化让他兴奋。南宁市古今园林规划设计院工程师覃鹏介绍,目前,4座生态岛已基本完工,并按不同层次种植了水生植物、灌木及乔木。
“建设生态岛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鸟类在岛上栖息觅食,由此提升整个湖面的生态景观效果。”覃鹏介绍,生态岛是用生态袋砌成围堰,起到固定的作用;然后放入南湖底泥,在湖水与湖面之间放入种植土,让各种高大乔木能够扎根其中。“这些乔木有的能开花,有的能结果,还能给栖息的鸟儿提供食物补给。”覃鹏表示,这些摇曳多姿的植物是生态岛的“颜值担当”,打破过去南湖平淡呆板的景观效果。
既然生态岛是为鸟类栖息而建,施工方在打造生态岛时也充分考虑了鸟类栖息的特殊性,“生态岛周边做了一些缓坡设计,方便鸟类栖息停靠,形成湿地景观的效果。”覃鹏介绍称,生态岛的建设位置其实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生态岛在湖中的位置、岛本身的大小,以及观岛视线和生态岛所占湖中比例根据“黄金分割定理”设计而成,形成景深效果。
据悉,4座生态岛上种植的植物各有侧重。其中,上湖生态岛主要以凤凰木为主,夏季开花,主打红色系;中湖乔木主要种植粉色花系的洋紫荆,春季开花;下湖2个生态岛均以斑叶高山榕为主,打造黄色系岛屿。(记者 凌剑伊/文 宋延康/图)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