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绘百米长卷 记录南宁越变越美的城市美景
方仕贤在整理拼接南宁美景长卷
微风轻拂,细雨蒙蒙,人们站在江滨公园里轻声哼唱,琴声飘扬。这是退休教师方仕贤所作的中性笔写生长卷画中的一景。这幅长卷画由400多幅作品组成,画里均是南宁的景致。若将这些画一张张拼接起来,足足有百米长。每周五一早,方仕贤在包里揣上一支中性笔、一张A4纸、一个讲义夹,就出发了。公园、桥头、马路口,都留下了老人的写生背影。方仕贤说,只要能走,他就会继续画下去,记录下越来越美、越变越好的南宁。
坚持写生 10年间从未停歇
在方仕贤老人的家中,记者见到了他珍藏的手稿。400余张画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画中呈现的景色却如明信片一般精美。方仕贤今年85岁,从2007年开始用中性笔创作写生长卷画,至今已经坚持了10年。
10年前,南宁市老教师书画协会刚刚成立,方仕贤任第一届会长。协会成员相互约定,每周五相聚,一同写生练基本功。方仕贤的写生主题就是记录日新月异的南宁。
写生一般用铅笔、水彩,但他考虑到,若用铅笔作画,在随身携带的过程中,容易将碳粉磨损。而若用水彩,则工具繁多,不方便携带。
他最终决定用中性笔作画。中性笔出墨均匀,下笔流畅,在干透后,不容易晕染,但其特质也决定了,一旦下笔就不能涂改。方仕贤与绘画打了一辈子交道,过硬的绘画功底,让他有信心将画画好。至此,中性笔、A4纸就成了他外出写生的“标配”。10年间,无论刮风下雨,每周五的写生他未曾缺席。
走遍南宁 用画笔记录地标美景
在方仕贤的画作中,南宁的地标建筑随处可见:望火楼、人民公园、邕江大桥、会展中心、南宁大桥、广西体育场……每当翻阅这些画作,当时写生的场景又浮现眼前。“你看,这是在金花茶公园,当时下了好大的雨,我们一边挡雨一边作画,将画纸都晕染了,我在这里补上了树丛!”方仕贤说。
为记录下这些地标美景,方仕贤付出了很多。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为了能记录这一场景,他冒着酷暑,步行了十多公里路,最后到了三岸。当天,他从上午8时离开家,直到下午6时才回到家。
2011年7月25日,在创作广西体育中心一景时,当天气温高达37℃,为寻找一处最佳的观察点,他沿着江边走了几公里,最后在一处草坡的最高点,找到了好位置。“通过这个最佳点,我观察到了广西体育中心的全貌。”在作画时,方仕贤被眼前所见震撼,一口气画下这幅美景:邕江河缓缓流淌,河对岸,几艘船舶停靠江边,在葱葱的绿树掩映下,广西体育中心宏伟而有气势。这也成为他最喜欢的画作之一。
400幅画 见证南宁的变迁
在一开始作画时,方仕贤只是想记录这一生活了一辈子的城市。但他逐渐发现,南宁的步伐不断加快,在400多幅画作中,有的地方已经发生了大变样,有的场景已不复存在。
比如他曾描绘过朝阳广场,人们或在此晨练,或在此纳凉。而今,朝阳广场尚在重建,马路拓宽了,BRT快速公交开通了,地铁给人们带来了便利,改变了以往拥堵的出行环境。
在他看来,变化最大的在邕江两岸。2010年,他前往北大桥作画时,河岸两边杂草丛生,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很少有人途经。而今,荒地上种上了观赏植被,江边变成了公园。原本光秃秃的河对岸,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成为一道景色。
现在,写生画画已经不仅仅是方仕贤的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他锻炼身体的良方。方仕贤说:“我只要能走,就会一直画下去。”
人物档案
方仕贤,1957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本科,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高级讲师,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退休副教授。其美术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中国书法》《中国百杰画家大典》等40多部典籍。2007年3月至今,其坚持中性笔写生,共创作反映南宁美丽的画作400多幅,其中55幅已正式出版发行,70幅在南宁市图书馆展出,7幅在广西博物馆展出。
编辑:石笑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