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商务厅长:电商进农村要奏响“八部曲”

06.01.2016  23:56
          中新网南宁1月6日电(王乃学) 电商进农村是商务部促进流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解决农村与城市、生产与市场时空远隔问题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挖掘农产品销售和工业品“下乡”的价值,有利于拓市场、扩消费、稳增长,有利于农民增收、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总的来看,开展电商进农村就是要实现“三到”:即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能看到,通过农产品电商渠道能买到,农民能赚到。   “四无”掣肘电商进农村         当前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主要面临四个处境:一是县乡政府高度重视,认为是县乡发展的机遇,但是不知道怎么做;二是农民听说政府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致富,很想参与,但是不会做;三是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安排专门资金,期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但是担心资金被挪用或乱用,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四是平台商、物流商、设备商等各方企业,听说政府要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纷纷行动,但是利益交杂、五花八门、越做越乱。         任何产品要通过电子商务出售,只要具备产品、人才、网络、快递四个条件就可以起步了,但目前在农村搞电子商务恰恰是“四无”。         第一,无产品。广大乡村地区的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的传统生活。农产品要么缺乏特色,要么有特色没规模,要么有规模没价值,要么有价值没品牌,很难形成网上可销售的商品。         第二,无人才。成功的电商村、淘宝村往往都是有头脑的年轻人带头做电商,给村民做出示范。但是当前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的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没有懂电商、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才。         第三,无网络。当前,相当多的村屯还没有宽带网络,没有接入互联网,有些贫困山村甚至连电都没有通,或者电压不稳定,硬件基础比较弱。           第四,无交通。农产品大多是生鲜,对物流配送体系的要求非常高。但中国很多乡村山高水远路不通,连基本的邮件都无法及时通达,货物的流通远跟不上电商发展的速度。   提高电商进农村工作的标准化           尽管农村发展的情况千差万别,但农村发展电商的基础、问题、思路大同小异。要从省、县、乡、村分层次探索实践,用标准化模式推动电商进农村工作,成熟后复制推广。   省级层面要做到“六有”:         第一,要有牵头单位统筹组织。电商进农村工程涉及多部门,需要省级商务厅牵头,统筹协调,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推进电商进农村示范工程的各项工作。         第二,要有省级电商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渠道。若每个县都开发自己的销售平台,一是投入维护多,二是知名度低,效果不一定好。可以由省级统一开发电商公共销售平台进行营销,为全省区农产品电商提供公共销售渠道。同时打通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销售渠道。         第三,要有省级统一开发的手机APP。建立本省区农产品营销手机APP软件平台和对外宣传窗口,既让农村电商运营服务更便利、更快捷、更全面,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知道偏远的山区有好产品在销售。         第四,要有省区级统一培训。省区商务厅要统筹各方资源,对电商进农村政府相关部门、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合作社等参与电商进农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第五,要有省区级统一设计的Logo。设计电商进农村统一Logo,统一形象、统一标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影响力和关注度。         第六,要有统一建设的二维码溯源体系。在省区级建设二维码溯源中心,县乡级建设二维码分中心,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应用体系,实现“一物一码”,使每一件电商农产品都有身份证,流通全程可追溯,可防伪,提升品牌,汇集数据,提高产品信誉度、美誉度和综合竞争力,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发展定制生产奠定基础。
县、乡层面要做到“九有”:
          第一,要有适合电商的产品。不是什么农产品都可以开展电商销售,要筛选出代表地方特色、具有新奇特优势、在本地区有一定规模、适宜长途运输的产品,成熟一批上网一批。         第二,要有检测中心。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筛选出来的产品提供检测、检疫、原产地标注,对产品进行官方认证,从而提高农产品信誉,保障食品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产品附加值,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打造品牌,持续发展。         第三,要有电商能人。培育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或引进电商企业,打通线下、线上联系,完善电商各个环节。关键是要有带头人,使乡亲们看到效果。         第四,要有创业孵化平台。县、乡服务中心要有创业孵化平台,为农村青年、务工回乡人员、电商能人提供场地、技术、培训、资金等创业孵化条件,鼓励农村居民依托农村电商创业致富。         第五,要有电商服务中心。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是农产品上行电商集聚区,乡级电商服务站是农产品上行电商服务基本实施和操作单位,村级服务点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和协同服务的网点。三级电商服务机构形成可独立运行、相互配合的电商服务体系,为农产品上行提供全方位支撑。         第六,要有快递公司入驻。政府部门通过招商方式,鼓励包括邮政、供销、商贸流通、第三方物流和本地物流企业在内的各种主体入驻电商物流中心承担快递业务。           第七,要有支付的方式和电商金融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在乡村服务点开设业务,建立安全、便捷的网上支付渠道,让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买卖交易。         第八,要有“最后一公里”物流解决方案。建立农村电商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解决从田间地头到电商物流中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九,要有县、乡行政领导服务小组。电商进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商务、工商、农业、交通、通信、教育等各领域,县、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用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和服务,统筹部署项目有序实施。         根据省区层面的“六有”和县乡层面的“九有”,逐项列清投资标准和资金来源,把资金花在明处,使之可操作、可检查、可验收、可示范。一点建成,百村复制。   “八部曲”推动电商进农村         开展电商进农村工程,需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以市场为主体,让企业和农民参与进来有钱可赚,才能健康可持续,避免政府错位,搞运动、搞福利;二是分层有序,各司其职,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省区、县、乡、村分工有序推进,避免“撒胡椒面”资源浪费;三是快速见效,农村电商方兴未艾,要抓紧机遇,建硬件,成系统,让农民看到产品售出、金钱落袋。   紧扣以上三个原则,开展电商进农村工程可以具化为“八部曲”:         一是商务厅要发挥好省级部门牵头协调作用,全省区一盘棋做好制度设计,排除各种利益驱动和干扰,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把省级“六有”逐项落实到位。         二是县乡政府要逐项完成试点县“九有”的硬件配备,标准化、公开化、透明化,建设试点县的电商基础设施。         三是培训骨干,扶持示范。直到教会农村群众开店、维护、运行,使其看到收益和效果。         四是挖掘和包装电商产品。对当地较为繁杂的农产品进行分类筛选,确定具有电商营销价值、突出地方优势又适合网上销售的农产品,同类产品逐步形成“五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外运、统一追溯。         五是推动电商集聚发展,在集聚区为快递、银行、保险、培训等设立专门场所。         六是形成规模化、组织化的电商销售主体。鼓励成立协会、联盟、合作社等组织,聚零为整,加强规模化经营,开展创业交流会、现场会等活动,提升网商素质,形成合力,互利共赢。         七是各级政府要及时总结电商进农村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基层和企业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加强对“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品牌的宣传。给予电商环节必要的资金扶持。         八是打造电商创客城。引入工商、税务、金融、物流等创业支撑服务主体,为电商创业创新团队提供创业辅导、培训、资源对接、风投、成果共享、思维碰撞等“一站式”的创业服务,为电商企业和个人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在实行“八部曲”的基础上,农村应逐步推动“五人合作社模式”。这是因为在电商进农村的过程中,农民擅长的是种植养殖,最头痛的是上网。要使农民既会种特产又会上网接单,还会打包发运很困难,应通过“五人合作社模式”形成一个专业化分工、效率最大化的电商链条。         一是“生产人”,就是种植、养殖、加工者,也许是一人一户,也许是几十人几百户,他们专门负责农产品的生产。         二是“集运人”,有运输车辆和运输经验的专业户,专门负责到田间地头收集农产品,并运到仓储基地。         三是“仓储包装人”,有仓储场地,专门负责农产品的仓储并按订单信息打包。         四是“上网人”,是连接网上网下的信息枢纽,这批人精通网站、网店管理,擅于网上营销接单和与“亲们”沟通,能根据销售情况对生产人提出指导意见,及时把订单信息发给仓储包装人打包。         五是“快递人”,负责产品快递到消费者手中。(作者:广西商务厅长 王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