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冼敏)近日,记者在市政协委员开展今年下半年集中视察活动中获悉,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学校1719所,在校学生82.96万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面,青秀区、兴宁区已于2014年底通过自治区督导评估,将于2016年1月4日至8日接受国家认定;武鸣县、马山县于2015年11月顺利通过自治区督导评估,马山县比规划时间提前了4年;原计划于2018年通过评估的西乡塘区,申请提前至2016年接受自治区督导评估;原计划于2020年通过评估的横县,申请提前至2017年接受自治区督导评估。
据了解,我市以督学责任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建立了一支经验足、干劲大、有威信的督学队伍。全市责任督学挂牌学校共计1488所,责任督学589名,实现了全市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全覆盖。
扎实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如:城区新学校、学校标准化等建设。2010年以来,我市年均安排建设资金10亿元专门用于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学位8.79万个,极大地缓解了部分城市新区适龄少年儿童就近接受义务教育难的问题。2012年,我市率先将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资金1亿多,扶持22所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2014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提高城乡教育信息信息化水平。如:加快“优质资源班班通”步伐、信息资源库的建设速度等。我市接入互联网的学校为1915年,占比83.33%。市直属学校已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全覆盖,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武鸣县的覆盖率达98%以上。
在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与共享上,推动“核心校+分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为新区居民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并积极探索学区制管理的有效模式,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在2012年至2014年,全市分片区打造了6个共同体,涉及25所市直属学校、77所城区初中学校,形成城乡联盟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2年至2014年,我市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数,约占全区接收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是全区接收人数最多的城市。为更好地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中小学生上学,每年在市本级财政安排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目前我市六县实施该计划的学校1540所,受益学生约39.31万人。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