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县“那”文化旅游节开幕 领略壮文化独特魅力

26.05.2015  10:27

  

  《稻草欢歌》。记者黄海 摄

  

  大酬雷表演。记者黄海 摄

  

  山歌排唱《神奇的稻香》。记者黄海 摄

  

  文艺表演。记者黄海 摄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黄海)5月25日,2015中国·隆安“”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在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体育场启动,具有浓郁壮民族特色的那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旅游节以“弘扬‘那’文化,玩转‘那’山水,品尝‘那’美食,感受‘那’份情”为主题,活动期间,“”民俗展演、“”民俗巡游、“”美食一条街、“”名特优产品展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演、乡村社区文艺大展演、“”山“”水“”文化百米长卷摄影展等多项文艺表演、竞技活动和民俗活动,将尽显“”文化的丰富内涵,让游客领略到属于“”文化的独特魅力。

  隆安那桐“四月八”农具节是一个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民族传统节日,因其浓郁的民俗色彩、热烈的商贸氛围、丰富的文体活动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特点而成为隆安“”文化最具代表性、最灿烂的文化符号。

  据当地民俗专家何生德介绍,“”在壮语中即“稻田”之意,“”文化主要是指壮侗语民族地区稻作生产引发出来的社会生活、民俗事象,包括因稻作耕种而产生的民间生活和习俗。“”文化起源于古代的骆越民族,范围覆盖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以及越南北部、老挝、缅甸、泰国和印度的侗台语民族地区。作为壮族稻作文化发祥地之一的隆安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近年来,隆安县境内相继出土了大石铲、牙章、遗骨等文物,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为隆安县作为“”文化圈中心和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的定位提供了有力证据。著名的“四月八”农具节习俗原名为浴佛节,形成于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实际上是古老的大石铲祭祀的传承, 古代骆越人在水稻插秧农事活动结束后,要举行洗梨耙收存的祭祀仪式,祈求农业祖神赐予丰收,后来就演变成了过农具节的习俗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勤劳的隆安人民据“”而做,依“”而居,以“”为本,此次的文化旅游节也传递出浓浓的“”味儿。

  启动仪式上,演员们根据“”文化编排了多套节目,稻神祭、山歌排歌对唱、大石铲等充满原生态的民俗表演引得在场观众掌声不断。在节目表演间隙,现场还舞起了两条稻草龙。稻草龙一会儿在台下表演“二龙相会”,一会在台上上演“游龙戏珠”,好不热闹。通过那龙与彩龙的嬉戏、斗珠、炫技几个场面,展现了“”稻草龙文化,让稻作文化再次升华。

  来自梧州零距离的游客陆雪梅对启动仪式上的节目和现场展出的农具表现出浓厚兴趣,她说演员们的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祖先们石铲耕作的欢乐场面,表现了壮族祖先的创造精神。各种农具也让自己了解到了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而梧州骑楼摄影论坛的黎先生对本次旅游文化节更是赞不绝口:“以前听说农具节,感到很好奇,想象不出农具节怎么表现,来到这里,看到这么多表现方式,有水有神,原来‘那’文化有这么久远的历史。

  当天,县城里还临时搭起了“”美食一条街。一条街都是各种充满隆安本土特色的民间小吃,都结豆腐、都结酸肉、布泉酸鱼、布泉三角麦饼、雁江米粉、雁江卷粉、雁江粉利、丁当鸡等极具本地特色的“”食品,让广大游客在“”浓郁的氛围中品尝充满“”特色的美酒美食,感受“”之乡人民的好客之情。

编辑:罗宁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