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双孖井安放朝阳商业街 将佩戴展示牌新姿示人
复原的双孖井安放在朝阳地下商业街内
深埋29年双孖井重现,考古工作人员研究修复保护方案
走过繁华的地下商业街,记忆中的双孖井安放在玻璃之内,现代瓷砖与古朴青砖相互映衬,仿若时空交错。昨日,记者从相关文保部门了解到,双孖井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已基本结束,关于双孖井的介绍展示牌也将于4月底之前安装完毕,内容将涵盖双孖井的历史沿革、发现和修复情况等,让更多人了解这口古井的前世今生。
消失古井 商业街内有个安放之处
昨日下午,朝阳地下商业街内,虽无周末时的人来人往,但也不乏结伴逛街的年轻人。在商业街靠近人民友爱路口一角,约20多平方米的展示厅里安放着一口古井。途经之人大多匆匆而过,偶有人凑上前张望。尽管展示厅里并无关于古井的介绍,不过在许多老南宁的记忆中,它曾经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两年前,人民路人防地下工程施工时发现了这口古井。当时经文物保护部门确认,古井正是南宁消失已久的文物保护点——双孖井。
据研究考证,双孖井的建造年代大概为清末到民国,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井两口。相传无论雨季旱季,双孖井的井水都清澈充足,当时友爱路、人民路一带居民的生活用水都得依靠双孖井。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因城市道路需要,古井被深埋地下。《南宁市志》记载:1984年人民路修路时,附近很多市民反对,有人甚至抱井阻挡。最终施工方作出妥协,双孖井并没有直接被推掉填平。
修复古井 青砖剥离混凝土难度大
深埋29年后,重现的双孖井却因施工原因倒塌了大半,井下泉眼也不复存在。尽管如此,文物保护部门仍倾向于原址保护。根据最初的方案,先将双孖井余下部分连同包覆在井壁外的混凝土移开,之后再整体搬回原处进行展示。
当人防通道工程接近尾声时,实际情况却让这个方案作废。因为双孖井井口大约1.5米,加上混凝土部分,整个直径超过2米,且其重达几吨,根本无法经由通道入口重新安放双孖井。
2014年6月,南宁孔庙管理所开始承担双孖井的修复工作,并重新制订保护方案。孔庙管理所所长李文参与了方案的制订和修复过程,“我们首先要去走访走访老居民,还要通过查找史料尽量还原双孖井的原貌”。
从考察到设计修复方案,再到专家评审,两个多月后,新的修复方案正式通过。该方案计划将井内青砖逐一剥离混凝土层,进行编号后再重新砌起来。
8月底,孔庙管理所开始对双孖井进行修复。不过包覆井外的混凝土层还是给修复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为混凝土与青砖黏合过紧,修复人员必须一点点地将混凝土慢慢削掉,若是剥离时青砖损毁严重,就需要使用在工地里搜集的零散青砖补齐。
新生古井 留下珍贵遗存美好记忆
两个多月的修复期,再加上展厅的设计装修,2014年底,历时半年的双孖井保护工作告一段落。李文表示,双孖井的介绍展示牌内容还在完善之中,将于2015年4月底之前放置在展示厅内,届时南宁市民将可以了解到双孖井的历史沿革、发现及修复等相关情况。
双孖井的新生实属幸运,因为并非所有古井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曾经,古邕州是一座河网密布、泉井众多的古城。据民国《邕宁县志》记载,南宁有古泉井104口,除了双孖井外,木井、沉香井、大小沙井等,都是人们口耳相传的名井。
相关文保部门也曾对南宁的古井进行过考察,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古井都已消失于城市建设的脚步之中,即便是位于郊区的乡村,水井也基本荒废,任由杂草疯长,无人问津。
尽管现今复原后的双孖井只有原井的一部分,井口为新做,失去了取水的功能,但是在广泛使用自来水的现代城市,一口井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远大于实际用途。愿这口古井能为南宁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和逝去的美好记忆。 (记者 陈蕾/文 宋延康/图)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