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发布去年消费投诉热点 你有没有中招?
1月24日,记者获悉,2014年度广西12315处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情况已发布。统计显示,2014年,全区12315网络共受理消费者诉求共12.34万件,总量为历年最高。消费投诉量飙升,同比增长四成。家用电子电器、装饰装修材料、服装鞋帽、交通工具、有关服务等五大类重点消费领域投诉仍是热点,占总诉求量六成。此外,当年的消费者举报达2185件,为历年来最高。
2014年受理诉求情况
咨询量
首次超10万次,在诉求量中占比最高,达九成。
投诉量
投诉总量为9015件,较2013年同比增长40.62%。其中,商品消费投诉占七成,服务消费投诉占三成。
涉及广告和人身财产安全投诉数量在2014年呈明显上升态势,增幅较大,与上年相比分别上升166%和130%。
投诉热点
家用电子电器、装饰装修材料、服装鞋帽、交通工具、有关服务等五大类重点消费领域的投诉共6008件,占投诉总量66.64%,比重和增幅在近三年中居于最高的水平。
受理举报
共接到举报2185件,罚没款53.48万元,为历年来最高。举报问题主要集中在无照经营、传销及违法直销、侵害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和广告管理等,这五类占举报总量60%。其中,处理违反广告管理法规的案件125件,与去年相比增长140.38%。
地区分布
在14个地市的消费者诉求中,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地区为消费者诉求量多发地,南宁市诉求量为全区最高。
2014年度广西消费投诉热点
【热点一】家电耐用消费品是“重灾区”
2014年家用电器投诉1350件,比上年增长64.43%;涉及争议金额达369.57万元。消费者投诉主要对象为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是消费投诉的“重灾区”。
主要问题:商家未履行“三包”责任,“三包”期内商家拒绝为消费者提供免费修理;售后零配件价格不公开透明等问题。
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可采取反季的方式消费,避开促销高峰期。另外,要保留好消费凭证,出现问题及时维权。
【热点二】通讯器材投诉爆发增长
近年来,智能手机投诉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已成为通讯器材类投诉焦点。2014年,通讯器材投诉1234件,同比增长91.91%。其中,手机及其配套设备投诉1210件,占通讯器材类投诉98.05%。
主要问题:智能手机故障频发,维修时间随意性大,常以各种不合理借口延期维修;部分商家夸大宣传使用功能或用高仿手机冒充正牌手机销售等。
提醒:消费者尽量选择信誉好、规模大、实力雄厚的经销商,同时保存好发票、“三包”凭证以及维修记录。
【热点三】服装鞋帽“山寨”问题突出
2014年,日用百货的投诉1109件,同比增长82.4%。消费者投诉对象为家具、服装和鞋帽等,这三类商品投诉量为661件,占日用百货类投诉59.6%。
主要问题:家具材质货不对板,木头开裂,甲醛含量超标和送货不及时;服装面料出现起球、褪色,鞋底脱胶、断面;商家未落实“三包”责任;伪造商品产地、用料,虚假标示、仿冒名牌等。
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服装鞋帽时,要进行试穿并仔细检查衣服外观是否有破损,以免买到瑕疵产品。
【热点四】汽车售后服务遭诟病
近年来,家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进入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消费纠纷也大量出现。2014年,交通工具投诉706件,同比增长113.29%;涉及争议金额1218.5万元,同比增长240%。
主要问题:汽车及零部件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例如车体生锈、轮胎鼓包、导航失灵;新车销售合同不规范,强制搭售保险;保修期内拒绝消费者的退换货要求或有意拖延时间等。
提醒:消费者要仔细了解经销商的各项售后服务承诺,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提车时,要对车的重要部件的性能、配置等内容逐项进行验收。
【热点五】电信服务居服务类投诉首位
2014年,包括固定和移动电信服务在内的投诉571件,居服务类投诉首位。其中,移动电信投诉428件。
主要问题:手机接入网络升级、虚假宣传、套餐合同存在霸王条款,以及接入网络售后服务、维修等问题。
提醒:消费者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对于优惠条款要弄清楚附加条件,以免自身利益受损。
【热点六】预付卡消费陷阱多
在居民服务中,美容美发、洗染和摄影冲印等服务的投诉比较突出,达466件,与去年相比增长151.89%,呈快速增长趋势。
主要问题:洗染和美容美发服务预付卡问题——一些商家诚信度低,不履行消费协议服务条款,更有商家卷款而走、人间蒸发,造成消费者维权困难。另外,也存在美容美发造成皮肤过敏、烫伤,摄影套餐无售后服务等问题。
提醒:办理预付卡时,尽量把缴费金额、消费方式及各类优惠项目与店家达成书面约定。
【热点七】装修建材以次充好
2014年,装修建材投诉共327件,与去年相比增长3.8%,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五。
主要问题:投诉的纠纷中七成以上的问题反映在材料以次充好,装修公司使用劣质材料,甚至是偷工减料。
提醒:消费者购买建材时,选择信誉较高的商家购买产品。付款前,要认真阅读合同中的主体材质名称、“三包”条件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