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发现史前石铲"工厂" 出土石铲和陶杯让人惊艳
发掘坑内大量的石铲碎片。
巴掌大的石铲。
广西史前考古又有新发现!近日,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百色田东利老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进展,遗址出土了丰富的石铲残片、石锤、石斧、石锛、砍砸器及陶片,专家推测这应该是一座史前的石铲“工厂”,其中出土的新型石铲和精美陶杯让人惊艳。
利老遗址位于田东县作登乡大板村大勤屯南面的利老坡上,利老坡为一椭圆形土坡,西面是绵延的石山,东面是开阔的盆地,东北部是龙须河。遗址于200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12年列为田东县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9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发掘。
12月18日,记者跟随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谢广维来到该考古工地一探究竟。“由于遗址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采用机械耕种的方式种植香蕉,导致文化层大部分被破坏”,谢广维遗憾地说,文化层有利于判断遗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痕迹,为了解更多遗址信息,本次发掘共布5×5米探方24个,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共发现灰坑10个,墓葬3座,沟1条。
记者在现场看到,灰坑大多数呈椭圆形,坑内灰褐色的沙土中,掩埋着大量石铲残片、陶片、红烧土等。“这些坑都是有意识地用来集中填埋石铲残片的”,谢广维说,这是广西大石铲类遗存中一个既普遍又独特的现象。遗址内发现大量石铲原料、残片及石铲制作工具及加工时产生的碎片等遗物,表明大量石铲在本地加工制作,这里应该是一个石铲“工厂”,史前人类就在这里加工制作石铲,“工厂”规模不小。
大石铲是广西史前考古研究领域最具地域特色的一种原始文化,这类遗存主要分布在靠近江河湖泊的低矮坡岸上,以广西南部地区的左右江及邕江交汇地带分布最为密集,邻近的广东西部、海南及越南的广宁省也有发现。于此类遗存的性质,目前学术界认为与祭祀遗存有关。在利老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一把保存十分完整的石铲令人瞩目。它不及成人手掌大,有柄、溜肩、椭圆形铲面,铲面上下有对称的齿,磨制精美,造型独特,具有强烈的礼器特征。专家认为,这是广西目前发现的一种新型石铲形态,田东利老遗址文化面貌较为独特,文化发展程度相对较高,是一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
本次考古还发现了3座古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分布相对集中,其中两座平行并列,存在异穴合葬的可能。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有石铲和砾石随葬的现象。谢广维告诉记者,墓葬中发现用大块砾石随葬的现象清楚表明,墓葬的主人和古越人有关。
此次出土的墓中随葬器物有陶杯、陶壶、陶釜等,特别是墓葬出土的陶壶及陶杯,不仅器型独特,而且装饰的勾连云纹布局规整,构图清晰,无论是器形还是纹饰,均为广西史前考古中首次发现。考古专家认为,这批出土陶器一改广西史前陶器纹饰单一、布局杂乱情况,表明遗址所属群体在造型艺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遗址中很少发现有完整的石铲,这些被制作成型的石铲到底流向何处,这个谜团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