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取暖器质检三成不合格安全隐患严重

20.11.2014  12:39

  

  进入冬季,气温的下降再次“火热”了取暖器市场。近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2014年室内加热器的相关专项抽查情况,被抽查的17家企业生产的23批次产品中,不合格率高达30.4%。其中宁波佳星电器有限公司、赛亿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纷纷上榜。业内专家表示,取暖器在逐渐成为人们冬日新宠的同时,其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也应得到进一步规范和监管。

  市场销量 随天冷暴增

  现时段取暖器市场可谓是拥有天时、地利,北京商报记者对北京市几大电器商场进行走访时,发现各大品牌的取暖器早就占据了商场里最显眼的位置。产品种类繁多,样式多样,发热原理主要有电热丝、石英管、陶瓷、卤素管、导热油等几大类型,价格也从三四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取暖器上都标有自己的宣传语,“快速发热、送暖面广”、“安全 不漏油”、“自动控温 过热保护”、“无尘 无味 无噪音”等不胜枚举。

  对于让人眼花缭乱的众多选择,一位销售人员说,每年降温之后但还没供暖前是北方的取暖器市场最火热的时候,而南方则是进入11月降温后,市场需求就开始暴增。从近几年的销售情况来看,消费者对取暖器的需求也正从单一的御寒取暖发展为追求健康、安全、时尚的多元化。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各大电商平台,发现在“双11”到来之前,各类取暖器的销量就已经节节攀升,其中月销售量过万的产品不在少数。而跟其他家电一样,“双11”当天取暖器的销量也是异常火热。业内专家表示,现如今电商发展如火如荼,取暖器又属于小家电范畴,加之线上的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实体店,消费者愿意在网上买单。

  产品背后 安全隐患严重

  取暖器在市场的走俏,也牵引出了产品背后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近几年国内取暖器市场屡次被曝出质检时出现不合格产品,主要涉及的项目涉及电源连接、外部软线、稳定性和机械危险、内部布线、接地措施等。基于此,取暖器市场的规范度和诚信度一直在受着巨大的考验。

  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昌平区一家名为“星隆”的小型电器超市时,看到在门口显眼位置摆放了大量取暖器,多为记者没听说过的小品牌,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北京商报记者正碰到一对年轻夫妇刚选购好某品牌一款电暖风机,在拆开包装进行试用时,发现吹出来的暖风携带着一股异味,销售人员解释到,新机刚使用时都会有一点味道,放在通风的地方多使用几天就会消散了。当北京商报记者追问如果味道一直不消散,是否可以按“三包”条例进行退换时,销售员却只解释说味道肯定会消散的。

  而在某电商平台上,北京商报记者也发现,以价格优势在销量上领先于其他产品的小太阳取暖器,有许多是月成交量过万的,这些取暖器价格从十几元包邮到几十元不等,并且都标榜着“3C认证”、“安全环保”、“质保一年”等字样,但就销量排名前几的产品来说,差评和中评数为几十至几百不等,买家反映的问题多为产品质量和安全隐患问题,而这些问题刚好也是消费者在购买取暖器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市场鱼龙混杂 急需整顿

  对于取暖器市场的不规范问题,现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指出,一方面目前国内取暖器市场并不是非常成熟,虽然有不少大的家电企业也加入了进来,但还没有一家企业把取暖器上升为战略性的产品,所以自然在研发技术、成本方面的不会投入太高;另一方面是受到了取暖器自身产品属性的影响,很多小企业用低廉的材料和不过关的技术就可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贴上各种被“认证”的标签后便以低价进入了流通市场。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表示,这些不合格的小企业就是因为抓住了某些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态,取暖器作为季节性很强的小家电产品,很多消费者更多看重价廉而并非产品耐用性,想着要是坏了来年冬季可以再置新。

  据悉,早在2011年,取暖器行业就出台过相应标准,目前一直在完善当中。梁振鹏认为,要想改善取暖器行业的不规范问题,各地工商局和质监局应对市场多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要从严处理,要求退市、产品下架或提高罚金。消费者在选购时,也尽量选产品质量有保障的产品,别因为贪图便宜为自己的安全填下隐患。(记者 金朝力 实习记者 廖天云)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