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弱3口之家不再风雨飘摇
图为村民在义务建房。
“这个家,是我们党员干部、群众从山下‘抬上来’的。”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弄烈村党支部书记唐文发,指着村内弄蒙屯罗乜金老人的新房子感慨地说。为了这个房子,西山乡党员干部、群众磨破了肩膀,齐心协力把一块块砖、一桶桶水、一袋袋水泥运到山上……大伙用真情和汗水“换”来一个家。
风雨飘摇的“家”
西山乡弄烈村弄蒙屯,现年70多岁的老人罗乜金,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罗光金50多岁,小儿子罗光散也上30岁。一家人都属低弱智力,无经济来源,家庭十分贫困。
罗乜金一家,居住在距离村庄1.2公里的山坳里。房子破烂不堪,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四根柱子支撑着,周围简单地围着木板,像窝棚,像巢穴,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罗乜金全家3口人,由于智力弱,思想上几乎与世隔绝,常常蓬头垢面,目光呆滞,吃饭直接用手抓,过着“非人”的生活。
弄蒙队村民小组长罗庆华介绍,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党委、政府救济,平时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如种点玉米、红薯,除此之外什么也不会干。
“连钱都不会花,把慰问得的钱,随便塞到竹筒里任由老鼠拉来做窝。”罗庆华说。
罗庆华说,30多年前,他家与罗乜金老人同住一个山坳,后因环境恶劣,他和其他村民陆续搬下山,最后只有罗乜金一家不愿意搬出来。村民们考虑到罗乜金全家人的特殊性,他与村民们就把近一些的土地,通过交换的方式让给罗乜金一家,方便就近耕作。
30多年来,罗乜金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是通过罗庆华联络。定期买米买盐,逢年过节买肉买菜,家人生病,买药送医,争取民政物资救助等,罗庆华成了这个家联系外界的“纽带”,也成了这个特殊家庭的“监护人”。
齐心协力建“新家”
“我们真的可以住在这里?”面对干净的新房、舒适的新床和崭新的被子,年过七旬的罗光金像个孩子般,问了一遍又一遍。
“为了新建这个房子,弄烈村村干和村民们比建自己家的房子还卖力。”弄烈村党支部书记唐文发说,罗乜金一家的凄苦状况,乡里和村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这一家人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解决住房是当务之急。
“新建房屋,对于罗乜金这个家庭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唐文发说,村委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情况,并为该户争取到了危房改造项目指标,想通过危房改造项目来解决这一家的住房问题。
“危房改造资金发放有规定,需把房子建成并验收合格以后才拨付,建房过程所产生的材料及人工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又由谁拿钱来垫支呢?”
“我家还有一点钱,先垫支一部分,再找其他村干帮忙。”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唐文发首先表态,在他的带动下,村委班子其他成员、村民小组长也纷纷掏钱,资金全部凑齐。
人间自有真情在!听说要帮罗乜金老人建房子,村民们纷纷加入到建房的队伍中来。村民不讲报酬,义务参加劳动,搬运物资,把一块块砖、一桶桶水、一袋袋水泥运到山上……经过20多天的齐心协力,一个60平方米的单屋楼房终于建好。
党群帮扶彰显人间大爱
村民们自发为罗乜金一家建房的事迹,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该乡党委、政府也作出承诺,将加大救助力度,不断改善罗乜金一家的生活。
大家都行动起来,有的为罗乜金家办理五保,有的办理低保,有的办理残疾登记……如今,罗乜金一家人领到的各种补贴资金,加上平时爱心人士的慰问物资,一家的生活不再风雨飘摇。
同时,当地政府考虑到罗乜金一家人不会花销,资金均交由本屯村民小组长代为保管,并将日常生活开支公示于众,确保资金支出公开透明。
另外,弄烈村还成立党员互助小组,定期看望罗乜金一家,乡团委、妇联也组建志愿服务队,给予他们生产和生活上的帮助。弄烈村还做好下一步的计划,建水柜、通电……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帮助残疾人一家摆脱困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间的真情!(河池日报见习记者龙招江通讯员李琴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