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浅水坑今通自来水 9口水井见证光荣坡幸福变迁
昔日一个浅水坑,是全村人仅有的水源
如今政府出资挖深井,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9口水井见证光荣坡的幸福变迁
面貌一新的光荣坡令人仿佛来到了城里
潘世友家中见证吃水难历史的大水缸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王建伟 通讯员 黄祥心 文/图
核心提示
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子伟村光荣坡,共有70多户300多口人。以前,这个小山村虽然距离南钦二级公路仅1公里远,但村里的环境很差,全村人吃水全靠在鱼塘边挖的一口1米多深的“井”。雨天,雨水夹着泥浆哗哗往井里灌;晴天,大家都要慢慢排队等井“吐水”。最苦的要数住在山顶上的村民,挑一担水需要爬上爬下半个小时,因此家家户户都备有2个以上的大瓦缸蓄水。2012年,新修建的南钦高铁恰好穿过光荣坡,全村整体搬到了公路旁,通过政府扶持,一共打出了8口30多米深的大井。如今,光荣坡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当地吃水难的问题。
小水坑
供全村300口人吃水
在南宁至钦州二级公路那马镇路段上,坐落着一个崭新美丽的村庄,村子统一的楼房布局看起来比城区楼群也毫不逊色。该村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光荣坡。如果只从这个村子的外观来看,谁也不会想到,就在2012年光荣坡集体搬迁以前,村里不但垃圾遍地破败不堪,连吃水都十分困难。
由于光荣村旧址不靠公路,交通闭塞,村民吃水就靠鱼塘边一个直径2米的井,其实就是个水坑,深1米多,是村民用铁锹人工挖出来的。由于没有井盖,每当下雨的时候,雨水直接就往坑里灌,村民养的鸭群经常在水坑中嬉戏。
村民潘永宽说,村中的老一辈人喜欢住在高处,每天吃水都必须下山去到低洼处的水坑中挑,上山下山来回就要半小时。“遇到下大雨的时候,提两只空桶下山挑水,还没走到水坑边,雨水就把水桶浇满了。”天旱的时候更惨,不少村民需要凌晨4时就起床到水坑边排队,因为水坑里的存水很有限,最多挑个20多水桶就见底了。后来的村民,就只好站在水坑边眼巴巴地等着地底慢慢“吐水”。
大水缸
储水成家庭头等大事
在村民潘世友的新家,记者看到一口直径1.5米、高1米的大瓦缸,这口缸古朴笨重,与漂亮的新居很不协调。潘世友说,这口大瓦缸是从旧址搬来的,现在村里很少有人家还在使用这种水缸了。
以前,像这样的大瓦缸可是村民的宝贝,每户人最少也有两口缸,多则三五口,都是用它来储水。“平时缺水倒还能凑合着过,最头疼的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一旦家里来上十桌八桌客人,几缸水都未必够用。”潘世友回忆道,“如今搬了新家通上了自来水,许多村民嫌大瓦缸太笨重,都遗弃在老宅里了。我的这口缸用了好多年,舍不得丢,就扛过来发挥余热”。
新水井自来水助村民迎新生
12月14日,记者在光荣坡采访时,恰好村里有位老人过86岁大寿,全村男女老少都来为老人祝寿。村口支起了一口大地锅,扑腾地冒着白汽。男人们杀鸡、烫鸡,妇女们给鸡开膛、拔鸡毛,人人脸上洋溢着欢笑。
光荣坡村民小组组长潘世杰告诉记者,2012年整村搬迁前,政府出资请来专业钻井队,先后给村里打了8口30多米的深井。由于井打得够深,水源充足、洁净,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吃水非常方便。
记者随意走入几户村民家看到,室内都装修讲究,地板擦得一尘不染。厨房里有抽油烟机,进门要换拖鞋,每个房间门后都摆放着垃圾篓,整体环境十分干净整洁。
潘世杰说,当年村里脏乱差并不是村民们喜欢邋遢,实在是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前不但用水困难,而且村里没有一条硬化路,遍地都是猪屎牛粪,一到雨天到处泥泞不堪,谁家还有闲情逸致拖地板?如今整村搬迁之后,新房紧邻公路,家家用上自来水,村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村里的妇女们正计划请位专业的舞蹈老师,每晚辅导她们跳广场舞。
“作为光荣坡的村民,我们现在才真正感觉到,自己过上了光荣的幸福生活。”有村民由衷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