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件古曾国文物亮相区博 多件文物属国内首次与公众见面;展期3月4日~6月4日
美轮美奂的建鼓铜座极为吸引眼球。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安放尼君鲜青铜鼎。
精美的金盏。
工作人员展示鸟首手杖。
在我国历史上,除了人们所熟知的楚国之外,还有一个先于楚国且在礼乐、工艺、科技等各方面都已相当发达的曾国。如今,曾国的文化逐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3月4日将在广西博物馆一楼西厅开幕的“穆穆曾侯——湖北郭家庙擂鼓墩出土文物特展”就是古曾国的一个缩影。在广西博物馆举行的开箱仪式上,南国早报记者得以提前目睹将在展览中亮相的部分精美文物。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文物均为首次赴广西展出,而且有多件是刚发掘出来的,并第一次与公众见面。
据介绍,此次特展由广西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市博物馆、枣阳市博物馆合作举办,将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的发掘成果集中展出,让观众通过丰富的出土文物,近距离感受2000多年前曾国的历史与文化。
古代曾国,是否存在于今湖北地区,史书记载语焉不详,仅《国语》、《竹书纪年》当中略记一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对苏家垄、擂鼓墩、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等一批曾国墓地的考古及研究工作不断推进,这一古国的存在被证实,历史面貌也逐渐清晰。1979年在随州出土的“周王孙季怡孔臧元武元用戈”,更是确证了曾国与周天子同为姬姓,这一器物也将在本次特展中展出。2005年枣阳郭家庙墓地考古发掘报告出版后,有关两周之际的曾国历史与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就备受关注。2014年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的发掘又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强烈兴趣。2015年春节期间,央视还专门制作了郭家庙曾国墓地考古发掘专题片予以介绍。1978年发掘的曾侯乙墓,更是世人瞩目且耳熟能详的考古大发现。
在此次展出的308件(套)文物中,郭家庙曾国墓地的出土文物占多数。这一墓地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包括郭家庙墓区和曹门湾墓区,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2002年11月、2014年底至2015年1月、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考古工作者先后对郭家庙墓区和曹门湾墓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曹门湾墓区的发掘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项发掘无论是在考古学、历史学还是科技史上,都有重要的发现。
郭家庙墓地的来展文物中,主要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玉石器等。其中曾白陭青铜钺、曾侯絴伯青铜戈表明了墓主的身份。多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显示了曾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往来,例如曾侯作季汤芈鼎、曾亘嫚青铜鼎,就证明了曾国与周边楚国、邓国的婚姻联系。展出的乐器中,出自曹门湾30号墓的一套青铜编钟,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数量最多、音乐性能成熟的编钮钟,完整呈现了“宫、商、角、徵、羽”五正声,是其后曾侯乙编钟的先声。而展出的还有大量兵器、车马器,则显示了曾国军事的强盛。此外,造型多样的玉石器显示了精湛的工艺;展出的鎏金青铜虎形饰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鎏金制品;弓、矰矢、缴线轴是最早的成套弋射用具。
曾侯乙墓所出的文物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城郊擂鼓墩,其发掘更是众人瞩目。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主要有礼器、乐器、漆木器、金玉器等。其中青铜礼器造型别致、纹饰精美,体现了精湛的冶铸技术。乐器中的建鼓铜座铸造采用了分铸、铸接和焊接相结合的方法,由8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穿绕的小龙构成,龙身镶嵌绿松石,是迄今所见最精美的一件先秦建鼓座。还有一件金盏,重2.156千克,是已出土先秦金器中最重的一件。此外,展出的彩漆木雕龙凤纹盖豆,漆绘华美,器身的盘、耳、柄、座由一块整木雕成。玉器更是精工细琢,制作精美,其中的四节龙凤纹玉佩由一块玉料雕琢成的4节和3个椭圆形环组成,可以活动卷折。这些不仅反映了战国早期曾国的礼乐制度与文化面貌,更是体现出曾国在青铜冶铸、玉石雕刻、髹漆工艺等诸多方面的成就。
广西博物馆馆长吴伟峰说:“此次特展,不仅是广西与湖北两地博物馆的合作,更是广西与湖北开展文博事业交流的良好契机。通过此次直观、生动的特展,让公众走近考古,从出土文物中感受两千多年前的曾国文化,进一步了解多元发展的先秦历史。”
记者了解到,“穆穆曾侯——湖北郭家庙擂鼓墩出土文物特展”展期为3月4日至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