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技艺:用虔诚的心妙手回春(图)

10.06.2017  23:24

参加活动的市民现场体验“古籍修复”。 广西新闻网 记者 黄河畅摄

修补过程中,要补好书叶上虫蛀的破洞、鼠啮的残缺以及霉变的部位。 广西新闻网 记者 黄河畅摄

市民体验亲手缝制线装书。 广西新闻网 记者 黄河畅摄

广西新闻网 南宁6月10日讯(记者 黄河畅)“先修中间再补两边,先补大洞再补小洞”,6月10日上午,不少市民聚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一楼大厅,在古籍修复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修复书叶上的破洞,偷师精湛的“医书”技能。

古籍修复技艺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流传历史,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就记载着:“书有毁裂,郦方纸而补者,率皆挛拳,瘢疮硬厚。瘢疮于书有损。裂薄纸如薤(音械)叶以补织,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之,略不觉补。”修复一本古籍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工艺极为考究。从事古籍修复,不但要熟悉各时代典籍的形式和版本,还要了解各种纸张、书皮与装订风格,更要有一双巧手,毛笔、镊子、锤子、钉锥、订板……这些不起眼的工具,在修复师手里却能化腐朽为神奇。

修书的要点在于耐心、细心,还要日积月累才能熟练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地方文献部馆员区捷说,在修补过程中,主要是将书叶上面虫蛀的破洞、鼠啮的残缺以及霉变的部位,用与书叶纸张颜色类似、薄厚相仿的中国传统手工纸当作“补丁”,将破损部位补好。这个过程中,要用到“遛(补)书口”“补破洞”“托纸加固”等技法。

每一册古籍都承载了一段历史,而修复师则需要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守护它的生命。区捷告诉记者:目前该图书馆的馆藏古籍多达十几万本,而古籍修复师仅有3、4人,要想让这些古籍重焕生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编辑:陆权香  作者:黄河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