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与壮家儿女共度佳节 欢庆三月三
台湾花莲县秀林乡太鲁阁族同胞演奏原生态的木琴。记者 赖有光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陈蕾)如果说山歌传情是壮乡人民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那么,台湾太鲁阁族则用口簧琴传递喜怒哀乐。昨日,为期两天的“多彩印记:2016欢乐三月三”活动在广西博物馆盛大举行,三支近百人的台湾文化交流团与广西壮族、侗族和瑶族的原生态演员们一起欢度佳节。
“爸爸,这个是锄头吗?还有铲子?”在小观众的好奇发问声中,马山县杨圩农民表演队搬出了最原始的表演道具。伴随着敲打道具的声音和演员们的欢吟唱笑,舞蹈《昂嗦嗦》瞬间炒热现场气氛。“昂嗦嗦”在壮语中代表着“大欢大乐”的意思,虽然表演队成员都是非专业演员的农民,但他们自编自演的舞蹈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壮族劳动人民丰收时的喜悦。
丰收的余韵未减,壮乡的三声部民歌让人陶醉。而在众多身着靓丽多彩服饰的表演团队中,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台湾太鲁阁族传统服饰格外显眼。这支来自台湾花莲县秀林乡的文化交流团,为观众带来了最地道的木琴和口簧琴表演。
若单从外观来看,太鲁阁族的木琴着实跟乐器搭不上边,因为这种传统乐器只有四条长短不一的木头,外加两根敲击用的木棍。然而当交流团成员们进行团体合奏时,自然和谐的叮咚声宛如山林间传来的美妙音符。
交流团成员isaw(部落名)今年43岁,他是当地的传统乐舞老师,也是一名口簧琴表演者。别看口簧琴十分小巧简单,表演者须有五年以上的演奏经验才能吹出美妙的乐曲。isaw介绍说,男子吹口簧琴常用来彼此较劲,吸引异性的注意,男女之间也常用吹奏口簧琴的方式传达爱意,或借着口簧琴思念已故亲人,或寄托离愁。
除了轮番上演的精彩节目,活动还安排了壮族和台湾太鲁阁族织锦表演。“我们衣服上的眼睛图案代表祖灵,光是花样就有100多种。”56岁的太鲁阁族妇女胡秀兰一边织锦,一边和大家分享太鲁阁族的文化。
胡秀兰从16岁开始学习织锦,并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借由教学授课,根据订单制作礼品,以及与旅行团的合作,如今胡秀兰的工作室每月收入可达10万台币。胡秀兰说,太鲁阁族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节日和习俗,也特别重视对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她也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多多交流,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