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护士自嘲:一群"便宜护士" 随时可能"失业"

12.05.2015  12:09

   编者的话

  5月12日是第104个国际护士节。

  由于编制有限,大多数医院都采取编制内护士和编外合同制护士的双轨管理模式。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编外护士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同工不同酬、职称晋升慢、没地位没面子等问题困扰着合同制护士。在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法制日报》记者走近这些特殊的白衣天使,了解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同时走访业内人士,以期探讨通过法治推动合同护士同工同酬的途径。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护士长是合同工,最长的合同护士已经来了快7年,依然在临床干最累的活。现在手术室护士人员少,手术量在不断增加,每天都要满负荷8小时工作,有时甚至要加班1至3小时不等;夜班手术量也在增加,有时下夜班还要加班半天到一天。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

  这本是一次几乎要被取消的采访,但经过苦苦“挣扎”,今天,被采访者还是坐在了记者面前,她说:“我不为别的,就想为我们这些人说句话。”

  她叫余雪,是北京某二级医院的临床护士,从业6年。让她“挣扎”的并非所谓的采访顾虑,而是昨天夜班三台急诊手术让她几乎彻夜未眠。

  她称自己为“便宜护士”,因为和正式护士比起来,余雪的另外一个身份——合同护士,让她成为便宜的劳动力。

  合同护士又称编外护士,她们虽然受过专业教育,拥有护士证,却没有正式编制。在不少医院,合同护士占一半以上,承担着大部分的护理工作。虽然2008年实施的《护士条例》规定,正式编制的护士和合同护士要同工同酬,但是,在某些医院,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待遇不公使合同护士流失严重,“护士荒”愈演愈烈。

   合同护士到底有多便宜

  合同护士到底有多“便宜”?

  余雪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名合同护士的收入和待遇与正式护士的差别是这样的:

  工资:科室不同收入也不同。合同护士平均两千元左右,比正式工少三分之一;

  奖金:有的科室规定合同护士工作半年或是一年后才能拿奖金,而且最初的奖金系数很低。有的科室还规定要封顶,正式护士则可以多多益善,合同的就只能拿封顶的数;

   医疗保险:正式工报销95%,合同工报销70%;

  养老保险:刚参加工作时医院都给上最低档位的养老保险,自从提倡同工同酬,现在都按工资比例缴纳保险。但我的同学所在医院的情况是,正式工医院全掏,合同工自己负担一半;

  公积金:刚参加工作时医院都给上最低档位的,现在公积金是医院按国家规定支付。但大多数医院合同工的公积金是正式工的三分之一;

  补贴:包括物价上涨补贴、住房补贴等一系列政府补贴费用在这家医院统称“菜篮子钱”,按照规定是合同工和正式工每人都有,是按照人头发放的,合同护士只得到正式护士的一半,同时也没有房补。

  年终奖、绩效奖等:合同护士依旧只能拿到正式护士的一半。

   随时可能到来的“失业”

  “‘同工不同酬’让不少合同护士对医院缺乏归宿感和认同感。”余雪告诉记者,自己也是经历了很多次心理斗争,才不再去钻“牛角尖”的。在余雪看来,除了待遇不公之外,作为一个合同护士,在医院感受最深的就是编制所划分出的“等级”。

  “现在我们要考手术室专业护士证,正式职工必须报考,医院给报销90%的费用,提供考试假期;而合同护士不允许报考,如果想报名,一切费用自行承担,自己请假去学习。”余雪说,“更加苦恼的是医院里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合同护士水平不行,一遇到出了问题,就会有人说,他们是合同的。所以一般合同护士在工作时要更加小心翼翼,因为一般签短期合同,只要出现差错医院就会终止合同,也就意味着失业。”

  余雪说,她对未来看得比较悲观。“我们出路不多,虽然我们也可以考职称,但是医院规定,合同护士中级以上职称基本都不聘用,所以考了也没用。但是科里是按照职称高低分配工作的,这就意味着必须考过但是待遇不变。”余雪说,对于进编制,自己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因为根本没有护士的编制,医院已经有些年没进正式护士了。据说医院的编制也非常紧俏金贵,只能都给医生了。

  在采访即将结束之际,余雪向记者提出了两个问题:“我还有几年就要四十岁了,一个老护士在临床能超负荷运转多久呢?自己的体力能否支撑这种高强度的工作?”

  编制外护士与编制内护士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如,在收入、住房公积金、部分保险等方面,正式编制护士优于合同制护士;合同护士参与管理及晋升的机会要明显少于在编护士。□记者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