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工会在医院设立陪护工服务站,推动陪护工群体向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陪护工有了温暖大家庭

25.11.2020  10:03

编者按:陪护工大多是“洗脚上田”的农民工,专业医疗、护理技能亟待提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民生福祉要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近日,《工人日报》刊登我区直属企事业工会专门成立服务站,用一系列暖心举措吸引他们入会,并推动其向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报道,现予以转载。

  “爷爷吃饭咯……”10月30日,在广西江滨医院的一间病房内,陪护工邓海慧一边轻声哄着,一边拿着喂食器,慢慢地将自制的营养糊推入一位病人的鼻饲管里。床上的老爷爷动了动嘴巴,像是在示意自己知道了。
  邓海慧在江滨医院做陪护工作已达10年。工作出色的她曾接到外地一家医院抛过来的橄榄枝,尽管薪水更高,但她还是婉言拒绝了。
  “我舍不得离开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它让我感受到尊重和关爱。”邓海慧说。
  邓海慧口中的“大家庭”,指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工会在江滨医院设立的陪护工服务站。自2014年成立以来,服务站用贴心服务把陪护工吸纳进工会组织,为他们撑起了遮风避雨的屋檐,并推动这个群体日益向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专为陪护工服务的工会工作站

  广西江滨医院是一家以治疗老年病和康复为特色的医院,每年收治高龄、失能康复患者约1万余人。在这里,对患者进行医疗和生活全方位照料的陪护工随处可见。据统计,纳入管理的医院在岗陪护工约300人,最多时达到600人。
  陪护工一般与家政公司签订合同后上岗。长期以来,这个群体流动性强,无序竞争严重,甚至存在拉帮结派的现象。此外,大部分陪护工都是“洗脚上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缺乏专业医疗、护理技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工会调研后感到:必须尽快把陪护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促进其规范发展。2014年7月,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工会推动陪护工所属家政公司成立工会,将陪护工纳入工会组织。为更好地服务、吸纳陪护工入会,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工会在陪护工人数比较多的江滨医院设立了专门服务陪护工的工会工作站(简称服务站)。
  在服务站的推动下,医院特设了陪护管理办公室。服务站协助管理办公室对陪护工进行免费培训,让他们逐渐掌握陪护技能,同时监督考核其后续工作,推动形成统一、安全、专业的标准化陪护服务体系。
  几年来,接受技能培训的陪护工达数千人次,其中100多名陪护工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有500多人获得自治区人社厅职业技能培训证书。

  “参加培训后我的技术大有长进

  在众多几乎从零学起的陪护工中,近一半以上是从农村进城的困难农民工,邓海慧就是其中之一。
  邓海慧告诉记者:“我挺喜欢和老人相处的,特别愿意去学护理知识。后来参加了医院和工会组织的培训,我的技术大有长进,在参加比赛时还拿到了优秀奖。
  实际上,邓海慧曾经因为病人转院的原因,去一个外地医院工作过一年多,因为工作出色,该医院很希望她留下来,但她总是想回江滨医院工作。“江滨医院工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对我们很关心,还会协调我和病人、家属之间的一些问题,让我感觉特别温暖。
  据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技能培训后,大部分陪护工都有很大转变:操作更规范了,对待病人更有礼貌了,不随意跳单,不乱发脾气。由于对陪护进行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病患家属也不用担心收费过高、被坑、被宰等现象发生,患者和陪护工的关系更和谐了。

  “领到补助金,眼泪掉了下来

  “工会真是帮了大忙了!”说起对工会的印象,邓海慧和工友韦小荣异口同声。同为困难农民工,对于她们来说,除了维持生计以外,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子女的上学难题。
  当年,邓海慧的大女儿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需要两万元一年的学费,家里完全负担不起,快要放弃录取机会时,服务站主任冯燕告诉邓海慧可以申请工会金秋助学等困难补助。“各种困难补助加起来,一共领到3万多元,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邓海慧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她得到了太多来自“娘家人”的帮助。
  陪护工韦小荣则是从儿子高中开始就一直得到工会金秋助学的补助。她说:“如果不是在这里工作,得到工会的帮助,我儿子很难有继续读书的机会。
  不仅如此,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工会每年都组织陪护工免费体检,为女陪护工进行“两癌”筛查。每逢节假日服务站工作人员都对在岗的陪护工进行慰问,送上节日慰问品。今年“五一”期间,服务站表彰了一批优秀陪护工,还组织陪护工子女参加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工会举办的农民工子女暑假亲情活动。
  此外,服务站积极推动陪护工向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打响“江滨陪护”品牌。如今,这个为农民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服务站已成为陪护工温暖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