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余生:中国-东盟文化如何共享
今年6月,在防城港举行的“魅力东盟·走进中国”文化之旅活动中,作为主题发言的嘉宾,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吕余生在大会上倡议在广西建立中国-东盟联合大学,共同为中国-东盟合作培养接班人。他同时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共享文化”的理念。7月18日,记者就此话题专访了吕余生。
共享文化 互惠共生
“中国与东盟许多国家都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具有建设共享文化的深厚基础。”一见面,吕余生就说,“经济合作,文化先行”作为一种合作模式,以文化交流合作作为推动经济贸易以及实现文化贸易利益的重要要渠道和手段,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对外经济联系内在的因素。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整合超越了人们在地域、经济、文化、教育、职业、民族甚至是宗教信仰上的差别,成为维系区域发展与稳定的纽带,树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文化理念,整合各国文化成为增进理解宽容,尊重多元文化,整合差异、凝聚共性、平等对话与互惠共生的共享文化,已经上升为中国与东盟合作交流的主题之一。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中国南部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与菲律宾、马来西来、印尼、新加坡及文莱等国隔海相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族源、语言、文化习俗和经济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东盟地区广为流传;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共处佛教文化圈;东盟国家的华人华侨也推动了中华文化与东盟及其各成员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已经成为一些东南亚国家重要的传统节日。
“共同的文化背景为双方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吕余生说,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西南地区与周边各国各民族之间在长期交往中形成了南方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和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自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达成了“平等公正、互利共赢”的文化共识,增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共享文化 喜结硕果
吕余生欣喜地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人才交流、教育合作、科技合作、文化交流、友好交往、卫生医疗、新闻出版、智库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文化领域合作方面,中国与东盟建立了“东盟文化部长会议”等机制,通过共同举办有关主题的庆祝活动、文化周或艺术节等活动,加强双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广西有关艺术团体每年都到东盟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或慰问演出;广西在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机制的拓展与完善方面成果显著。早在2004年,广西旅游局就精心策划组织了“广西旅游大篷车”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开展旅游宣传。在期刊出口方面,广西一些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拥有众多的小读者。中国常年在东盟各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或文化周)”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双方收获颇丰。
“中国与东盟双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喜人形势。”吕余生说,在教育合作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合作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已建成。中国分别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签署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与泰国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中国在东南亚已建立“中国文化中心”,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多个东盟国家开办了30多所孔子学院,成为师资培训基地、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广西是中国与东盟人才交流合作的前沿地带。广西已经成为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截至2012年底,到广西留学的东盟留学生累计达到9312人,从广西到东盟国家的留学生累计达5000人。另外,从2011年起,广西每年拿出1500万元设立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奖学金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已经招收奖学金留学生465人,奖励优秀东盟留学生232人。
共享文化 迈向“钻石十年”
2013年9月,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提出,把201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中国和东盟的合作迈向新的“钻石十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把广西打造成中国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令人振奋。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只有抓住重大机遇,发挥地缘认同、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区域优势,深化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增进睦邻友好,立足于探索和展示区域性国际文化合作的先行先试特色,才能为建设中国-东盟共享文化和推进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吕余生建议,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的良好契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文化合作,不断拓展文化合作的范围和领域,推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的全方位合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打造中国-东盟文化保税区、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中心,作为中国与东盟开展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吕余生坚信,以文化为纽带,可以加深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以民间友好推动政治互信;以共享文化为平台,可以推动各方的经济合作。“必须以文化来搭建和平的桥梁,构建和平安定的世界环境,以此来保障和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