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昆率部反扫荡歼灭上千日军 曾被毛泽东称赞
出生桂林贫寒家庭,曾被毛泽东称赞为“红军教头”
周子昆:率部反扫荡歼灭上千日军
广西新闻网 -南国早报记者 龚文颖
在南昌起义群英谱中,有一个广西人的名字:周子昆。从19岁起,他便投身于革命的洪流,历经军阀混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屡建战功,是毛泽东赞赏的“红军教头”。40岁时,他不幸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他留给后人的,是一批珍贵资料和南京雨花台上一座不朽丰碑
周子昆像。 自治区党史办供图
幸运加入叶挺独立团
1901年,周子昆出生在桂林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教书先生,家里3个孩子他是老大。15岁那年,父亲病故,家里生活更是艰辛。周子昆在外祖母资助下发愤学习,1919年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1920年,周子昆从学校毕业。当时连年军阀混战,百业凋零,他找不到工作,只能到旧桂系刘震寰部当号兵,并逐渐升至排长。1925年5月,刘震寰联合滇系军阀杨希闵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推翻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早生去意的周子昆果断离开刘部,加入孙中山“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1月,“铁甲车队”并入叶挺独立团,周子昆在第二营任排长。
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5月,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北伐先遣队,开赴湖南前线。周子昆随部参加了攻占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一路斩关夺隘,擢升为连长。
曾被毛泽东称赞有远见
1927年,由于国共合作失败,国民革命进程遭遇挫折。同年8月1日,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十三团二营营长的周子昆也参加了起义,并随朱德、陈毅等转战闽赣粤湘边界。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起义军一直在闽赣粤的崇山峻岭中转移作战,条件极其艰苦。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分两路向井冈山转移,周子昆随同朱德一路。在行军途中,他带头捡起牺牲同志遗留下来的步枪,在自己肩上背了三支,指战员们见了纷纷仿效。团参谋长见周子昆负伤后身体虚弱,劝他把枪扔掉一两支。周子昆答:“你别小看这三支枪,到了井冈山就成一个班。”
4月下旬,两路起义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同年5月4日,朱、毛两军举行会师大会,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周子昆担任第二十八团一营营长。
部队整编后,别的营、连人多枪少,周子昆的一营却不仅保证每人一支枪,还多出10余支。毛泽东知道后,称赞“周子昆这个营长很有远见”。
二度出任部队“教头”
为了适应革命形式发展,提高部队战术水平,1928年8月,毛泽东、朱德决定举办红四军教导队,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第一个教导队。
为了办好教导队,毛泽东、朱德亲自选定周子昆担任副队长。他既当领导,又当教员,不仅讲授战术、技术课,还带领战士们一起操练。在周子昆等人的努力下,干部和战士的指挥能力和军事素质都有明显提高。1929~1932年间,这支队伍在5次反“围剿”作战中表现优秀,战果突出。
1937年1月,周子昆奉命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即抗大)学习,但只学习了短短一段时间,毛泽东突然找他谈话。
周子昆这才知道,根据抗战形势发展需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将统一改编成抗日部队,派他参加组建工作。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江西正式成立,周子昆担任副参谋长。
周子昆运用在抗大学到的游击战争理论,组织军部机关干部学习,并培训爱国青年,轮训部队干部。周子昆不仅在战术、技术上经验丰富,对部队体育也有独到见解。他曾发表过《军队中的体育》一文,强调“军队的体育,是巩固与提高战斗力的主要工具之一……原则上应该是团体胜于个人,内容胜于形式,实践胜于理论……才能使体育运动直接运用到提高战斗力上去”。
从1938年2月到1941年1月,3年内新四军共培养了干部四五千人次,被誉为“南方抗大”。在周子昆的遗物中,还有他亲自编写的教案、讲课提纲和心得体会。
反扫荡中被叛徒杀害
1938~1940年间,新四军对敌作战4000余次,歼灭日伪军5.5万余人,自身比组建时壮大了9倍。
1940年,投身革命后从未回过家的周子昆托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打听家里情况。得知妹妹已被贫病折磨死去,母亲正患肺结核,他含泪写了一封家书:“知道老母的肺病很重……我真是欲回不能,难于安心,加之我的处境甚为贫困,因为我不是军阀,更不是贪官,乃是一个前途远大的革命者,决心牺牲自己的一切,也不顾老母的穷苦,而为人类幸福与解放向前奋斗”。
1940年10月初,日军出动1万余人,再次大举“扫荡”皖南,其中一路直扑新四军军部驻地云岭。一天,周子昆在前沿阵地一间用茅草搭建的指挥所里,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日军飞机突然俯冲过来,投下一串串炸弹。指挥所四周霎时火光冲天,周子昆和警卫员跳进深沟,身体被炸起的泥土埋掉了半截。警卫员赶忙把他拉了出来,他吐掉嘴里的泥沙,拍拍尘土,又继续指挥战斗。这次反“扫荡”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并收复了泾县县城。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9000余人奉命向长江以北转移。当队伍行至茂林地区时,遭遇国民党顽固派军队8万余人的突然袭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方面谈判时被扣押,周子昆与项英等数十人突出重围,最后隐蔽在大观山一带,伺机北渡。
3月初,项英、周子昆转移到赤坑山蜜蜂洞隐蔽,靠吃玉米芯、喝雨水苦撑。3月13日深夜,两人在洞内不幸被叛徒用枪杀害。听到枪声赶来的部下们万分悲痛,把二人连同所盖的毛毯埋藏在附近后,立刻转移。
1953年7月,周子昆的旧属回到赤坑山,找到了项英、周子昆的遗骨和毛毯,并找到了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袁国平烈士的遗骨。1955年6月,3位烈士的遗骨移迁到南京雨花台,建造了三座烈士墓,供后辈瞻仰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