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山唱水唱生活 唱响美好新时代

19.04.2018  15:47

多耶舞群众接力。

欢快的竹竿舞跳起来。

民族传统美食诱人。

系彩带,送祝福。

欢歌喜舞庆“壮族三月三”。

2018年南宁市“民歌湖畔三月三”文化活动在民歌湖拉开大幕。

体育庙会开幕式上的舞龙表演。

丽人游春。

京剧快闪。

  山歌好比春江水,民歌湖畔踏歌来。

  民歌湖广场的欢乐是从早上开始的。阿哥、阿妹穿着少数民族盛装,迎着晨光、带着笑容,成群结队地赶到民歌湖广场。

  锣鼓敲起来,芦笙吹起来,歌声飞出来,舞蹈跳起来,直至月上柳梢头。这一天,民歌湖畔成为歌的海洋、舞的世界。这里欢声笑语,这里游人如织,歌醉人也醉。这里就是“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2018年南宁市“民歌湖畔三月三”文化活动。一个唱歌的城市,永远不会衰老;一个唱歌的民族,永远快乐年轻!

  壮族三月三,我们唱响民族大歌,汇聚四海朋友。

  八桂嘉年华,我们端上美食美酒,喜迎八方宾客。

  山歌唱响盛世曲

  缤纷的彩烟从舞台四周腾空而起,观众席上数千个彩色气球缓缓升起,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形成欢腾、喜庆、热烈、浓郁的节日氛围……4月18日9时30分,2018年南宁市“民歌湖畔三月三”文化活动开幕演出在民歌湖水上舞台盛大举行,拉开了一整天狂欢的序幕。各族人民同台共聚,用歌声唱出美丽的广西,唱出美好的生活,用歌声展现一幅幅南宁的美丽画卷。

  歌潮涌动,音符里飘扬着壮乡人民真挚的祝福;春潮澎湃,铜鼓声激荡着八桂儿女奋进的情怀。歌舞《歌潮涌动·三月三》中,广西各族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踏着节奏翩翩起舞,敲响壮族铜鼓,吹响侗族芦笙,跳起瑶族长鼓舞,山歌与鼓乐交织出节日欢乐的乐章。热烈的节奏戛然而止,短暂的“留白”后,一名“刘三姐”忽然出现在舞台正中,唱起了曲韵悠长、原生态气息浓郁的《壮乡美》,与之前浓烈的鼓舞形成鲜明对比,给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视听感受。同时,一群小小“刘三姐”出现在现场,向嘉宾、观众献上象征吉祥、幸福的绣球,气氛瞬间被点燃。

  天琴是壮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传唱着一个民族的印记与憧憬。天琴弹唱组合的《唱天谣》与之前相对“静态”的版本不同,天琴演员站在舞台弹唱起来,舞蹈演员手持铃铛摇响清脆的节奏,一曲清谣唱九天,琴飞铃舞动心弦。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壮乡儿女歌颂党、歌颂祖国,唱响生活、放歌时代,留下了许多民歌经典,至今传唱不衰。这些民歌凝聚智慧、记录历史、见证辉煌。歌曲联唱《辉煌六十年·经典永流唱》中,《拉木歌》《赶圩归来啊哩哩》《采茶歌》《美丽壮锦》一一被响唱,让观众伴随着那熟悉的旋律,去寻觅穿越时光的美好记忆。

  在这个欢乐美好的日子里,一定要唱起“壮族三月三”主题曲《广西尼的呀》。“尼的呀,尼的呀,美丽的广西尼的呀”,台上台下形成大合唱,这是最热情的生活曲、最风情的民族乐、最真挚的赞美歌,唱响新时代,畅想中国梦。

  透射出不屈民族精神的舞蹈《壮族大歌》,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闪烁着积极向上的生命之光,演绎出“一个永远行走的壮族在路上”的精髓,直击观众心灵。

  唱山唱水唱生活,也唱响对吉祥未来的新期待。在这伟大的新时代,南宁各族人民同心同向、昂首前行,结尾歌舞《不忘初心》深情、大气,凝聚起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本报记者莫俊汇演接力展民俗

  舞不尽,歌不停,快乐在民歌湖畔延续。4月18日上午,“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2018年南宁市“民歌湖畔三月三”文化活动开幕式演出在我市民歌湖大舞台成功举行后,“多姿民族,多彩文化”汇演接踵而来。汇演中的“锦绣壮乡三月三”“盛装庆盛世,华服迎盛典”“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3场不同主题的演出,从上午一直演到下午近4时,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欲罢不能、大呼过瘾。

  第一场演出“锦绣壮乡三月三”以壮乡习俗抢花炮表演串起三大篇章。抢花炮又叫花炮节、赶会期,被誉为“东方橄榄球”。花炮分为头炮、二炮、三炮,每一炮都有它的特殊意义。百姓过日子,最朴素的心愿就是平安。头炮叫做“平安炮”,预示着得炮者身体健康、龙马精神、出入平安。二炮即“丰收炮”,预示着得炮者将五谷丰登、添丁进口、兴旺绵延、幸福安康。三炮名为“如意炮”,预示着得炮者生意、生产、生活都顺顺当当,天遂人愿、万事如意。带着福气的炮声响过,舞台上的健儿展开争抢,龙腾虎跃,斗智斗勇,赢来满堂喝彩。

  3次抢花炮的间隙,还上演了舞蹈《更春》、独唱兼独弦琴演奏《唱山歌》、女声独唱《三姐唱歌万人和》、板鞋舞《牛背上的恋情》等歌舞节目。五色糯米饭飘散着浓浓的香味,这是心灵手巧的壮乡女子送给大家的甜美祝福;竹板鞋跳动着清脆的音符,那是矫健活泼的壮乡儿郎发自心底的喜悦。在歌声舞影里,大家一同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第二场演出“盛装庆盛世,华服迎盛典”在舞动《情满三月三》、唱响《幸福山歌》的同时,还凸显了壮乡服饰之美,以及婚庆风俗之美。第一章“山歌回响,岁月流彩”中,《壮族传统服装秀》讲述一名摄影师到山林采风,听到清脆的壮语山歌,寻歌而去,就像进入桃花源一样,看见了一群衣着古朴的壮乡女子在田间劳作。《壮族婚服秀》则展示一场炫目的壮族婚礼,迎亲的队伍抬着花轿“”上舞台,红彤彤的婚庆用色,将舞台装扮得华美、喜庆、热烈;“新郎”和“新娘”还走入观众席,赢得声声祝福。《壮乡风情时装秀》呈现:当传统得以传承,当传统遇上时尚,时尚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传统在时尚中获得新生。吸取了传统服饰元素的时尚服饰,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壮乡广西不仅有山的壮丽,还有水的秀美。第二章“美丽南方,盛世欢歌”中,《海韵》《网娘》等节目展示了“海的女儿”用巧手编织美好生活的动人场面,展现风生水起的北部湾大力推进现代蓝色港湾建设,不断释放新的活力,开创了经济开放开发新局面。美丽的盛装是我们节日里绽放的笑脸,多彩的华服是我们多彩的生活。第三章“盛装多耶,共庆盛典”飞扬着狂欢的色彩,在《春暖花开三月三》的旋律中,让我们穿起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的多耶舞,庆祝我们的传统节日“三月三”。

  第三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是为坚定文化自信、丰富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而举办的。邕宁八音、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芭蕉香火龙舞、骆垌祈福舞、瑶族猴鼓舞等十几种风情各异的民俗节目汇聚一堂,多角度展示绿城南宁厚重多彩的非遗文化魅力,让广大观众借此机会了解非遗、走进非遗、传承非遗、保护非遗。

  壮乡风情让人醉

  南宁老友粉、壮族五色糯米饭等壮乡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游彩架、花婆送福等民俗表演花样登场;板鞋竞技、跳竹竿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得游客争相体验,还有“春分”立蛋、亲子编蛋网等活动复活传统记忆……4月18日,在风景如画的民歌湖畔举行的“三月三”风情体验活动,既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感受到最纯粹、最地道的壮族风情。

  特色美食尝个够

  此次活动邀请了南宁老友粉、壮族五色糯米饭、横县大粽等40种各地非遗传统美食及北海贝雕、南宁点米成画、钦州坭兴陶、大罗毛笔等各地非遗手工艺精品进行展销,让市民从视觉到味蕾全方位体验民族节俗的美食、工艺。同时,现场还有邕州美食叫卖、货郎游卖及邕剧、粤剧、师公戏表演,营造传统“三月三”氛围,俨然一幅繁华热闹的壮乡市井风情画卷。

  在一个糯米糍粑展台前,五六个原始的舂米器具——木臼一字排开,里面装着糯米饭,供游人体验打糍粑,引来许多家长和孩子争相参与。打糍粑是个力气活,需要握住木槌使暗劲将木臼里的糯米饭捣烂,许多孩子捣了几槌后就累得气喘吁吁,但仍乐此不疲。一个姓陈的小姑娘说:“打糍粑真好玩。我很喜欢吃糯米糍粑,现在才知道糍粑是这样制成的。

  民俗项目轮番秀

  在民歌湖A8广场集中展示游彩架、花婆送福、彩凤、壮族骆垌舞等传统民俗项目和打陀螺、抛绣球、板鞋竞技、跳竹竿舞等传统体育项目,让游客零距离观看、了解、体验壮族传统文化,让游客感受壮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壮民族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慈眉善目的花婆和五彩缤纷的彩凤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模特。黄桂蓉是一名花婆演员,已经连续两年来参加活动,给她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有各种民俗项目,大家各美其美,“我们的花婆很受欢迎,因为大家都觉得花婆很可爱。”张女士是宾阳县甘棠镇彩凤队的成员,“我这是第一次来南宁参加活动,这里真的好热闹,节日气氛很浓。

  跳竹竿舞最受欢迎。随着或快或慢的竹竿敲击的节奏,游客们或单人跳,或双人跳,或成队跳,围观的游客里三层外三层地为参与者打气,看到有人失误,现场便响起善意的笑声,气氛非常欢快热烈。来自大连的赵先生在场外跃跃欲试,“太好玩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活动。

  李女士来自湖北,在南宁定居已有5年,她领着刚上幼儿园的女儿一起玩了把板鞋竞技,“我们是新南宁人,所以特别希望了解和感受南宁文化。女儿的幼儿园也开展了‘三月三’活动,她觉得很有趣,今天又闹着来民歌湖过把瘾。

  传统时尚竞争艳

  蛋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天设置的亲子编蛋网活动展台被游客团团围住,众多志愿者或向游客详解蛋网的编织方法,或向游客分发彩线、鸡蛋,忙得团团转。志愿者万林娇介绍,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非常受欢迎,“一个早上下来,我都记不清招呼了多少批游人。”刘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很喜欢做手工,因此路过这个展台就挪不开脚,“我们都不知道鸡蛋和民俗有如此联系,编蛋网应该是一项女红,孩子们参与是有益的。

  用现代、时尚的快闪形式承载“三月三”民俗,也令游人眼睛一亮。身穿蓝靛壮服的男女歌手分成若干小组,以流动快闪的方式,表现壮族在生活中相亲、交际、问候、赠礼等对歌时的场景,随时即兴给市民制造惊喜的快乐节日气氛,为古老的节庆“穿上”时尚的外衣,让游客感受传统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的青春气息。

  民族体育炫起来

  连日来,2018年“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暨体育庙会南宁主会场活动在武鸣区热闹举行。抢花炮、舞龙、散打、脚斗士等传统体育项目接连上演,一场场颇具民族特色且观赏性、竞技性兼具的民族体育项目吸引了大批观众,这些市民平时鲜有机会看到的比赛,在“壮族三月三”这一喜庆的日子,终于成为“主角”,它们在向世人展现魅力的同时,也得到了传承。

  本次体育庙会南宁主会场活动由南宁市体育局、武鸣区人民政府主办,整个主会场活动丰富多彩,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此一一亮相,各项新、老赛事逐一呈现,如舞龙大赛、抛绣球比赛、抢花炮比赛、第32届武术散打擂台赛、千人武术展演、伏唐屯斗鸡斗鸟活动、大伍屯民间脚斗士争霸赛、“壮家五色糯米饭”蒸尝活动等。

  体育庙会就如一个大型“T”台,将以往散落在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聚拢于此,并一一向大家展示。如武术散打擂台赛,连续32年举办证明了这项赛事在民间的生命力。今年的比赛,主办方对擂台“盛装打扮”,护栏、射灯等,职业拳台有的,这里一应俱全。

  “散打比赛是当地一项传统赛事,往年的擂台没有灯光、护栏,今年我们都加上了,增添了比赛的氛围,也增强了赛事的观赏性,目的就是将这一赛事更好地传承,让更多的人关注它。”武鸣区文新广体局副局长林然说。

  将“壮族三月三”活动融入现代过节方式,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游客们在被誉为“中国壮乡”的武鸣体验了民族体育的魅力。据介绍,本次体育庙会有诸多亮点:将中国(南宁·武鸣)舞龙大赛暨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初评活动放在武鸣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支舞龙队在此角逐;抢花炮比赛设置了祭炮仪式,并邀请一些高校队伍和广西区外队伍参加;千人竹竿阵表演、千人舞龙表演展现民族体育的激情。

  在17日举行的体育庙会南宁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群龙”聚首,来自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湖北、陕西、江苏、广东、山东、安徽、四川等地的舞龙队伍与南宁本地龙一一上台展示。

  内蒙古丰镇市舞龙队在台上展示了《隆盛庄四脚龙舞》,这支见惯了大场面的舞龙队,对现场的热烈氛围表示惊讶,“第一次来南宁,这里实在太热闹了,能与如此多的队伍同台竞技,心情十分激动,希望以后能常来。”该舞龙队的廖大爷对记者说。

  此外,18日至19日在大伍屯举行的民间脚斗士争霸赛又有新意:增加了团体项目,争夺更为激烈,场面更为热烈。林然说,“三月三”是武鸣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从这次体育庙会来看,大家对民族体育都十分关注,这也给了他们今后继续开展民族体育赛事的信心。

  传统文化新体验

  祓禊、汉代的女子成人礼、唐代的丽人游春、宋元明清的户外游艺、传统祈福民俗、投壶……在民歌湖凌波桥至爱情桥滨水区的中国传统“三月三”(上巳节)体验区,上巳节的历史风俗生活画面得以再现,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游客们在此来了一次“穿越”,穿上汉服,从古至今,从中原到壮乡,触摸传统文化的脉络。

  中国传统“三月三”(上巳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南宁市“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把“壮族三月三”置于大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中,展示“三月三”文化从古到今、从中原到壮乡的传播脉络。爱情桥上,身穿传统服饰的少女站在桥的两边,手捧五色祈福带,为路过的游客送上祝福。

  “红色代表事业有成,黄色代表招财进宝,绿色代表身体健康,粉红色代表学业进步,游客们想满足什么愿望,我们就给他们戴上什么色的祈福带,祝福他们心想事成。”身穿汉服在桥上迎接游客的小庞说。

  走过爱情桥,50多位绣娘在编织锦绣,锦绣上的图案各式各样,代表着吉祥如意、心想事成,游客驻足观赏,希望也能给自己带来一份福气。“我们大多是从马山县来的,在此展示壮族锦绣的手艺,为大家送上一份节日的祝福。”一位绣娘说。

  投壶既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游戏。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无镞的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昨日,不少游客就体验了一番投壶,来自南京的李先生说:“‘壮族三月三’能在南宁浏览一番,并体验到这种节日的游戏,既长了知识,又极有乐趣,可以说是不虚此行。”

  中华传统“三月三”(上巳节)体验区以历史风俗卷画的形式,展示周代的祓禊、汉魏的山水清音、唐代的丽人游春、宋元的投壶、明清系带祈福等各个历史时期典型的民俗活动,此外,还有汉服体验、簪花等传统文化体验,还原各个历史时期传统“三月三”(上巳节)祈福禳灾、游春嬉戏的画面,为市民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璀璨多姿的民俗风情,让大众从一个大中华的文化大视野中了解“三月三”,在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恢宏壮阔的同时,也感知壮族的独特风情与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