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回乡创业大学生:城市难寻归宿 乡土承载梦想

24.12.2014  15:47

  周汝鹏在金桔地里给金桔树施肥。记者景碧锋 摄

  石志辉在菇棚里。记者景碧锋通讯员秦学康乔华 摄

  秦世荣在察看培育中的中药苗。记者蒋伟华 摄

  空闲的时候,周超会逗牛玩。记者景碧锋 摄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有这么一群大学生,他们从农村考上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些从农村走出去的学子,为什么又重新回到农村,再次当起了农民?跟一般的农民相比,他们有哪些不同?在创业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什么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4个近几年毕业回乡种地的大学生,力图通过他们认识这样一个群体。

   探访回乡大学生:城市难寻归宿 乡土承载梦想

  2010年7月,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的石志辉选择了和大多数同学不同的一条就业路,一毕业就回到家乡灵川县青狮潭镇塘社村东皋桥种起了香菇。

  石志辉想,与其去给别人打工,还不如回家给自己干,正好自己学的专业也是与菌类有关的。而且在读大学的时候,受广西创新团队食用菌产业首席专家、广西大学教授刘斌的影响,石志辉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刻苦钻研,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

  2006年,家住阳朔县白沙镇蕉芭林村坪岭自然村的周汝鹏经过高考,成为湖北襄阳一所高校生物技术方向的学生。2009年专升本,于2010年从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毕业后他直接回到了家里,跟村里的人一样种起了金桔。

  生于1986年的周汝鹏是坪岭村的第一个大学生。2006年,像周汝鹏这样的大学生即便是在蕉芭林及周边也没有几个。然而,当初他也没有想到,4年后他又回到家里务农种果。

  因为高中时对生物感兴趣,特别是了解到生物又比较热门,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周汝鹏就选择了生物工程专业。读书期间,感到工作及现实的压力,他选择了专升本,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本科。

  到了2010年即将毕业时,周汝鹏想回桂林发展。然而,当时桂林适合他专业的工作机会相当少,工资也比较低。可那时候,周汝鹏家15亩的金桔年产值达到20多万元。当他乘车回家,看到在桔树丛中竖起的一幢幢楼房后,决定回家跟父母一起种果。

  2013年7月,恭城栗木镇佛寺庙村24岁的周超从湘潭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后,在武汉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月薪5000多元,同学羡慕他“混”得不错。但每个月下来,除去差旅费、房租、日常花销后,几乎所剩无几。3个月后,他毅然辞职,回到了老家恭城栗木镇白芒垒屯。在老家,他一边休息,一边考虑将来的工作。他观察到,这两年牛肉的价格不断攀升。在恭城,养牛的人越来越多,但大都是养几头,规模化的养殖还是很少。养牛的前景很不错,况且恭城本地一直有养牛的传统,周超家也养过牛,于是,周超决定留在家乡养牛。

  1997年,永福县城的秦世荣以优异的成绩从桂林十八中考入了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开始了对生物生长机理的系统性学习,研究生阶段又继续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专业深造,主攻“光合作用”专题,2004年顺利取得了硕士学位。

  毕业后,秦世荣回到了家乡,进入了有“中国膏药大王”之称的桂林天和药业科学技术部工作,从事中药提取、新产品研发及各种相关工作,期间完成了多个项目的调研立项、小试中试以及产业化和技术改造。就在大家以为他会一直在城里开拓自己事业的时候,秦世荣却做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 回山村种中草药。

  2013年,看准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化开发项目发展前景的秦世荣,毅然辞去稳定安逸的工作,回到家乡,与志同道合的两个同学共同创立了永福金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